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乾隆石经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自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刻后,历经了嘉庆八年(1803)的磨改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奏修,完整保存于北京国子监二百余年。相应乾隆石经也就出现了乾隆版、嘉庆版和光绪版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了乾隆石经两次改刻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衡(1672-1743)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江苏金坛人,字湘帆,别号甚多,常用的有拙存、拙老人等。康熙六十年(1721)岁贡,雍正元年(1723)改恩贡,入国子监肄业,两次应顺天乡试俱被放,便绝意仕途,专攻书学。最有名的作品是历时十二年于乾隆三年(1738)完成的楷书《十三经》。这部楷体经书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并为此授以国子监学正职衔,蒋衡因而名重一时,时人得其片纸寸缣如获拱璧。装帧考究的《拙老人赤牍》即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3.
《南宋石经》是宋高宗赵构平日练习书法时抄写的儒家经典文字,后来在秦桧主持下刊刻上石的一部儒家太学石经。《南宋石经》是"四书"形成初期的明显标志,在书法上与两宋刻帖极为相似,是儒家经典与书法结合的较好范本。  相似文献   

4.
和赣红 《兰台世界》2012,(35):65-66
《周礼》是古代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之一,内容包罗万象,堪称上古时期的知识宝典。在这部著作中,完整记载了上古医学档案的种类及管理制度,为我国现代社会的人们研究古代医学档案管理制度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嘉祐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的经典之一,立于太学,是用来正定经典、为学子树立典范的石质教科书,共刊刻儒家经典九部。《嘉祐石经》首开《孟子》超子入经先例,其对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嘉祜石经》按时间顺序为第五部刊刻上石的经典,竣工后碑石立于太学,其功用是正定经典. 《嘉祐石经》一共刊刻儒家经典9部,《孟子》入经就开始于《嘉祐石经》.在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以及图书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征圣》《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和讨论创作的第一部专著,《征圣》是其中的第二篇。作者刘勰,字彦和,东莞莒(山东莒县)人。《文心雕龙》是他在南朝的齐朝时代写成的。《征圣》篇是说明讲创作理论要从圣人那里找到根据,也就是要从儒家的经典里找到根据。这正是当时人迷信儒家经典的表现。可是由于他要从圣人那里去找根据,便提出了创作理论,再用儒家的经典来印证这些理论。这样,这篇文章里就既有创作理论,又有实例来作为印证,理论跟实例结合起来,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熹平石经》是第一部大型石刻儒家经典,也是第一部官方教科书,它的刊刻促进了儒家经学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熹平石经》杰出的书写也使儒家正统教育从核心内容到书写形式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自汉代开始直至清末,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延续的历史载体,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两汉经学是中国经典诠释学的肇端,其对经典的诠释方法形成了中国固有的解经传统,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经典的涵义与汉代经典诠释在中国传统经学中,经典是指儒家《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也称为“六经”。研究经典的涵义,就有  相似文献   

10.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科     
《出版广角》2013,(21):92
《字字锦》作者:陆春祥著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定价:38.00元提要:这是一本解读经典的读史札记,选取了《列子》《荀子》《淮南子》《颜氏家训》《贞观政要》《梦溪笔谈》《东坡志林》《容斋随笔》《郁离子》《传习录》《仿洪小品》和《乾隆御批通鉴》十二部经典历史著作的精彩篇章进行解读,作者从现代视角,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论衡》的文献价值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王充在《论衡·自纪篇》记载了自己的家世、生平和思想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王充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重要史料;二是王充在驳斥当时社会风气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三是王充在论辩中为增强说服力而引用儒家经典著作及《史记》,为研究儒家经典及《史记》提供了文献资料;四是《论衡》中的词汇与东汉佛典词汇有相同之处,可为校勘佛典词汇提供参考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3.
永乐三《大全》作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和行为规范,沿用近五个世纪,为传承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丛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本文运用文献学、考据学和引文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大全》对后世文献编纂的影响进行剖析,可为研究和学习儒家哲学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思录》是南宋时期朱熹、吕祖谦类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语录而成。作为理学入门基础读物的《近思录》,它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经典地位。对其注解者宋元明清各朝皆有,注家甚多,形式多样,是儒道经典之外的其他著述难以媲美的。自南宋至清乾隆时期,在《近  相似文献   

15.
宋廷位 《兰台世界》2011,(12):75-76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中国古代国学著名作品,被列入古代参加科考必学的四书五经之一,尤其是在儒家学派,《中庸》更是一部核心经典,它全面阐述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思想,并主张君子应当遵循"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并以此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最终期望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因此《中庸》之作被宋代理学家伊川先生程颐程正叔誉为"孔门传授心法"。  相似文献   

17.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18.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11,(12):74-78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始编修的,稍后四库馆正式开馆(约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底);前四部《四库》修成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随后四库馆正式闭馆(约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四库馆是为前四部《四库》而设的,前四部《四库》修成即撤馆。因此,我们不能将续办三部《四库》、重校《四库》与前四部《四库》之编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儒家经典《论语》与图书馆人文精神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二者不仅在哲学层面上存在本体论的一致性,在服务与管理层面,《论语》亦可作为践行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指南。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共同构成了图书馆人文精神严密而精深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7,(12):44-45
11月5日,在荆门市档案局会议室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天忠同志给《荆门州志·校注本》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颁发荣誉证书。清乾隆版《荆门州志》是一部受到毛泽东同志肯定的志书,也是荆门市档案馆保存的唯一一部完整反映荆门历史的典籍。该书由誉为大德知州的舒成龙历时10年主编完成,乾隆十九年(1754年)刊行。它纵览历史几千年,横贯荆门数百里,是一部反映荆门历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