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随着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大西安建设的帷幕2017年正式拉开.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城市,如何传播西安的城市新形象,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新媒体与城市形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要把文化传播作为展示大西安形象的核心,以及运用新媒体打造大西安城市形象的一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蓓  钟思燕 《今传媒》2022,30(1):127-130
本文以政务抖音号“西安文旅之声”为研究对象,以场景传播分析模型为理论依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象征要素和社会要素两个方面探寻影响政务短视频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象征要素方面,主题与呈现方式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在社会要素方面,背景音乐情感属性和标题语用表现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西安市城市文化传播形式新颖多样,成绩斐然,但依然存在主题与传播主体单一、话题设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城市形象传播需要重视场景要素在传播效果中的作用、丰富城市形象宣传视频主题的多样性、转变话语叙述主体以及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的系统规划性。  相似文献   

3.
赵越  刘子平  朱琳 《新闻知识》2023,(1):30-42+93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对社交媒体所建构的西安城市形象相关议题和叙事框架进行划分,并从可供性视角探讨了不同平台特性对城市形象框架构建的影响,分析了西安城市形象社交媒体框架呈现的特点和效果。研究发现,西安城市形象社交媒体建构以民生为核心议题,并通过正向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以人为本的积极城市形象,但受热门事件影响也存在短期的变化波动;议题维度能够对叙事框架设置产生影响,同时基于不同平台的城市形象建构存在差异;重大事件、文化风俗等议题框架,及积极判断、事件等叙事框架更具影响力。因此,本文认为西安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应聚焦用户关切,打造政府与民众的联动路径;注重平台差异,搭建平台协同传播网络;监测热门事件,建立舆情引导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宦佳  陈柏菡 《传媒》2023,(9):60-63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网红城市”西安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性地概括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路径,并引入话语制度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合作生产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分析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5.
袁玲  李杰 《今传媒》2017,25(11)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城市竞争日益加剧.重要手段.在对外交流中,城市形象宣传作为软实力的文化筹码,比起硬实力的展示更容易被社会和广大受众接纳,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城市形象.本文着重从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的核心内涵、重点内容、表现形式(媒介语言)等理论角度阐释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的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策略,以期对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的话语体系构建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城市形象的传播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形象的建立和传播,需要整合众多新媒体,构建立体化的传播路径,扩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的类型,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出系列设想,陕西建设千万人口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陕西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以及即将举办的西安世园会,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成为当下传播学的热点之一,那么,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存在着怎样的优势与劣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影像化传播在城市形象构建与宣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视觉化时代,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呈现和影像表达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方式.在各大城市激烈竞争、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西安的城市发展也依赖于影像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文章以视觉修辞为方法论,以讲述西安的影视剧为文本,思考影视剧呈现了怎样的西安城市形象,并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影像建构一个更丰富多元的西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的形象符号是这个城市在对外交流和竞争中最主要的标识。一座城市在塑造其形象的过程中,符号传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正确的传播会帮助城市更好地宣传城市形象,而城市的形象符号在一定的包装推广后会逐渐形成城市的形象品牌,扩大影响力。信阳市在地理位置及各项资源上具备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城市形象建立及宣传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将其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才能进一步促进信阳城市形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慧 《今传媒》2012,(7):23-25
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一般性模式是利用行政力量引导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而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大大释放了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话语权",突破了以往那种口调一致、你说我听的单一传播模式,使得城市形象的传播系统和模型更为复杂,为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实践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南京城市形象传播需充分发掘微电影等各种新媒介新载具,并执行各种媒体间的整合互动,真正实践全方位、立体化的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11.
兴晨  刘雨 《新闻传播》2023,(16):42-44
移动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转向,突破了传统媒介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表征范式,创造性融入城市形象传播。进一步讨论如何讲述辽宁故事,统筹多方话语力量,锻造辽宁文化软实力,使其更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对于辽宁城市形象重塑与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辽宁媒介意象的流变为切入口,总结出辽宁城市形象传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移动媒介时代下辽宁城市形象的重构及传播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受到各个城市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媒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群的需要。本文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简述了新媒体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清、主体参与性不强等问题,影响着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本研究从社会化媒体视角,结合我国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探讨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为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象是外界对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整体性认知,良好的城市形象可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无视频不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可视化、碎片化、短平快、趣味性的短视频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重要渠道。淄博、洛阳、西安等城市抓住短视频发展的机遇,有效宣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文旅资源与视觉形象,为地区发展带来了充足动力。现通过分析淄博等城市的实践探索,对短视频视域下郑州城市形象传播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增强郑州城市竞争软实力,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以洛阳为案例,梳理步入新媒体环境后不同媒介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在传播方式策略方面的变迁,分析其采用了何种策略去实现更好地建设、传播城市形象。本文分别探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获得更好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认识到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专家学者正从各自学科角度为城市形象建言献策。本文通过剖析城市电视媒体与生俱来的属性及其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为城市电视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科学合理运用理清思路,以期尽可能放大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在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分析武汉市城市定位及城市识别系统,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及其影响,同时,对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以期对城市形象传播活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即公众眼中的城市印象,近年来,抖音短视频兴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在抖音平台中城市形象的传播存在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城市形象定位不清晰、文化内涵体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抖音平台的"打卡"现象为切口,通过研究抖音平台中福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情况,提出推动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带来的一些互动传播,使得城市形象传播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多元化,各种传播方式和途径以及口碑都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塑造。本文以南昌这个城市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以及新媒体与城市传播之间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研究城市形象传播切实可行的策略,以达到城市形象更充分、更完美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现实生活中城市形象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的持续增长,重大国际性活动中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当下关注的焦点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6年G20峰会报道中的杭州城市形象。从内容方面来看,国内杭州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和杭州城市形象研究,及G20报道中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今后的国内杭州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应在国际传播能力方面予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