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婷 《视听》2012,(5):50-52
收音机曾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笔者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树荫下,家里年长的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戏匣子"里播放的咿咿呀呀的戏曲节目,还不时地跟着唱上几句。戏曲就这样给笔者带来了文艺的启蒙。戏曲自诞生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于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广播文艺有责任让她延续和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戏曲节目,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呢?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美国电视与中国电视同样面临着危机,但是因为中美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其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美国电视很长时间以来是中国电视模仿学习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我们和美国电视的差距至少在三十年。就内容生产层面来说,美国电视处于"中年"危机,中国电视处于"青春期"危机;就产业化程度来看,美国电视形成了高度成熟的市场运作规则,中国电视的产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文章提炼出中美电视的十大差异,通过比较中美电视文化方面的差异,为中国电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瞿磊 《传媒》2005,(6):46-48
中国电视行业从诞生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栏目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频道时代".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又为中国的专业电视频道新增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文化走进了中国文化的"生态圈"并日渐显要。2010年热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掀起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的狂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播媒介高度融合的"超真实"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钱国宏 《云南档案》2014,(12):58-58
<正>生活就像大浪淘沙,总有些难忘的东西沉淀在记忆的河床里,在时间的冲刷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温暖我们疲惫的身心,灌青我们平凡的旅程。"电匣子"就是我记忆中难舍的一粒珍珠。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农村,电视还没有普及,被乡亲们称为"电匣子"的半导体收音机成为农家院里最奢侈的家用电器。我家的电匣子是上海熊猫电子总厂生产的台式直流收音机,黑色的机壳有微波炉那么大。别看它外表憨笨,却给全家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李媛  彭静 《新闻前哨》2003,(7):62-63
电视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媒体纷纷登陆,除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及手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包装理念。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是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做了成功尝试的栏目。它的广告语“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些具有深厚东方特色、中国特色和较强思想性的包装,如今都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中国电视由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渐渐成熟,几代电视人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综观2008年的电视节目,似乎承担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的角色,中国的电视节目正由非理性的娱乐化倾向向着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延磊 《青年记者》2007,(20):70-71
20世纪70年代,"看电视"是令人羡慕甚至是奢侈的,为数不多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到了90年代末,"看电视"成为了所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面对几十个频道和众多的节目形式感到无所适从,电视媒体也从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百家争鸣。如今,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使各电视台的生命力不再仅仅来源于那种传统的观念——"工作好,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和技术普及,导致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发生转型,使得整体上中国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化的媒介知识分子形象。其中,电视知识分子即是近年来被批判的主要群体之一。电视知识分子通常与电视媒体结成"共谋"关系,因此缺乏就公共议题独立发声的诚意和普世情怀。结合中国目前的传媒体制及政策,电视谈话节目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章旨在通过对凤凰卫视已开播十余年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进行案例研究,从电视知识分子和媒体各自的角度探讨如何重建电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5,(10):69-6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近日宣布,中国第一个高清频道--“央视高清”频道于今年9月试播,首选的试播地点是杭州,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同时开播。目前的模拟电视只要装上机顶盒就都能收看到,比DVD还清晰6倍。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在不断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电视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在急寻出路,而"微信时代"无疑是中国电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董岩 《今传媒》2006,(6X):8-11
刘效礼,1943年生于山东寿光。196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1988年被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1992年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中国电视金鹰奖20年突出成就奖”,2004年获“中国电视学术奖评比十周年特别贡献奖”。历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编辑,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主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少将军衔。现为中国视协理事、兼职研究员,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  相似文献   

13.
收视率深处的“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视率引入国内虽然只有十多年,却因为媒介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快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电视媒体的生存语境与西方完全不同,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不同,我们有理由关注收视率所反映的电视产品的商业化问题,以及其背后的电视生存尴尬。因为,不管是在媒介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电视媒介市场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媒介产品的商品化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正如西方的媒介不是以"美国偶像"来展现其核心价值观一样,中国的媒介也是提倡主流文化的。作为最具大众化特征的电视媒体,收视率的评估机制虽然刚刚引入,其背后隐忧却已然显现,而其折射出来的电视生存状态的尴尬也呼之而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是中国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年,恍然之间,街头巷尾都在聊"小米TV""乐视超级电视""酷开""快播小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机顶盒忽然之间就火了起来呢?这场"盒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大家扎堆进来所图为何?先来说说"盒子",电视机顶盒其实是个"老玩意",作为与内容服务休戚相关的电视外界设备,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智能电视机顶盒已不单单  相似文献   

16.
胡桂林 《中国记者》2014,(2):111-112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其中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广受业界关注,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及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奖项。  相似文献   

17.
中小城市台电视频道,往往是这番景象:几个剧场,没完没了的医药专栏,几档自办节目几乎湮没于商业广告之中,老百姓看了闹心,新闻人想着忧心。处于电视媒体层级低端的城市台,缺乏支撑频道的名牌栏目,收入过度  相似文献   

18.
胡智锋 《视听界》2011,(1):48-50
作为中国电视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我确实为中国电视的发展壮大和繁荣感到骄傲和光荣,尤其是为江苏电视这些年的快速成长而感到高兴。我想用时间的维度概念,也就是十年、一年和未来几年,来描绘心中的江苏电视形象,表述江苏电视为中国电视行业做出的独特的重大贡献,阐释江苏电视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2012年末湖南卫视启动"呼啦"移动社交APP为开端,短短两年时间里,电视APP一下子火了起来,有视频聚合、新闻客户端、社交互动、游戏、生活服务等多种类型,将电视内容变成移动式的,让"看电视"变成了"玩手机"。据统计,目前国内传媒界的新闻APP达1300多个,卫视、地面频道、热门电视节目、知名电视人的APP也达数百个,移动互联网的广电系已蔚然成型。此番传统电视如过江之鲫纷纷进军移动互联网,几乎重现了当年传统媒体到互联网跑马圈地突击建站的景观,但与触网之初相比还是有了不小的  相似文献   

20.
拍摄电视艺术片《女吊》纯属偶然。2001年夏季我到北京出差.看到报上刊登北京人艺上演新戏《无常·女吊》的消息。也许因为我是绍兴人,从小在绍剧团里长大,母亲年轻时就演过“女吊”,忽然便有了几分冲动:或许我应该把《女吊》拍成电视艺术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女吊》和与《女吊》这出戏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