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智能出版即以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发行的新型出版.文章分析了智能出版研究的"产业、治理"二元价值,提出了智能出版研究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的逻辑,重点评述了增强现实类、虚拟仿真类、出版大数据类、智能知识服务类等智能出版产品服务类型,并对智能出版产品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研究成为出版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整体情况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研究热点出发,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情况进行重点梳理,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重点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2000年以来CSSCI数据库中涉及出版产业的1462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并构建学术图谱.从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与资助项目、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成果发布平台等方面对出版产业研究进行描述.结合关键词图谱分析,本文还原了三个向度研究的热点:出版产业链建设和出版产业勃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与产权保护(技术);媒介融合中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市场).进而提出出版产业研究发展与变革的要点:密切研究合作,打造出版产业研究"无形学院";运用理论对出版产业现象予以更具智库性质引导;立足媒介融合大环境,探索出版产业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黄麟 《出版广角》2015,(10):44-45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给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将"互联网+"和出版产业相结合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策略成为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的分析和研究,尝试提出"互联网+" 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的技术特征和运作基础是社会的数字化平台,既往的一切信息、资源、物流、人员等基础性元素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重新梳理、编码乃至整合,进入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时代变动背景下的出版产业定位会直接决定出版人才的培养问题。出版的知识管理职能和软实力使者地位要求出版人才的责任感和全局观,出版的应用学科性质又决定了出版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通才度。要"将"不要"匠",过往"大家"参与出版繁荣的历史告诉我们,按照"成人才"和"达通才"的高度来开展出版人才培养,是确保出版产业兴旺的不倒长城。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数字出版的脚步在我国迈得越来越扎实,管理上日益重视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生产中日益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产业规模呈倍数增长之势,业已成为我国传播领域中一支朝气蓬勃的集事业功能和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生力军,研究和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对于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启动了"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第二次)的调查研究和撰写工作,本文即该年度报告之一部分,在此刊出,以先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由于目前国内有关国外出版产业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成果介绍的相关文献非常缺乏,因此本文就2003年以来对国外图书出版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三本著作以及发表在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上的文献作为主要依据,对国外图书出版产业的四大研究阵营作一开创性梳理。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出版产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出版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出版集团化、资本运营、"IP"运营、图书营销创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出版经营管理活动的创新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浩  陈振斌 《今传媒》2009,(8):53-54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观各国对创意产业的阐述和分类,出版业均毫无疑问的名列其中,这说明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时光荏苒,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检视深圳的出版产业,发现昔日的光辉不再。而这种尴尬的地位,是由深圳出版产业近十年来乏善可陈的平庸作为造成的。而深圳出版如能克服发展"瓶颈",一定能杀开一条"血路",在"后花季雨季"时代再续辉煌。  相似文献   

11.
周蔚华  陈丹丹 《科技与出版》2021,(6):前插3,5-16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在中央大力推动和出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出版融合开始向深度扩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阅读、线上培训等成为常态,又加速了出版融合的步伐.2020年出版融合在理论、政策和实践3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理论研究层面,中国出版融合研究成果数量再创新高,研究热点比较集中;宏观政策层面,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著作权法修订、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纲要等5个重点;产业实践层面,集中在出版融合产品体系革新、全产业解构与升级、商业模式升级、作业模式变革、出版共享平台初步建成、出版"走出去"加快6个方面.此外,作者针对"出版融合"在理论研究、宏观政策和产业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韩手机出版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探索其产业发展历程与机制特征,并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吸收与借鉴其相关成功经验,无疑对完善与壮大我国手机出版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对出版性质认识的历史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出版性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将出版视为"政治工作",同时又明确出版属于"文化事业"、 "经济事业";到将出版看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再到重新认识到出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的历史进程.对出版性质的认识是与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后基于对出版性质认识而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出版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出版产业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现代出版产业中在应对"两个效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协调两个效益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我国出版产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认识,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李红澄  杨霞 《出版广角》2015,(3):106-109
豆瓣阅读"自出版"平台不同于国内网络文学式的"自出版",它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自出版"模式:以读书网站起家的独特发展历程,独立小众的作品定位和稳定的读者群,再到拥有完整清晰的作品发布程序、定价规则和推广模式,为中国"自出版"产业开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文章通过对豆瓣阅读"自出版"平台运营模式的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进行探索,旨在使读者对中国式"自出版"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石蕊 《现代出版》2015,(2):33-35
作为我国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出版是当下出版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黄金板块"。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以及越来越多非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对少儿出版领域的大举进入,我国少儿出版产业在看似繁荣的背后,存在许多隐忧。如何突破少儿出版产业的发展瓶颈,创新商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数字出版产业分类是对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的基础,对帮助界定数字出版产业边界和厘清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施数字出版产业统计的基础和衡量数字出版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前提。文章着眼"数字文化",以数字出版产业的产业特性为出发点确定数字出版产业分类的基本思路,对数字出版产业类别进行精细分类,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分类表,对国家编制数字出版产业分类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版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赟 《出版科学》2006,2(6):25-31,16
本文从出版经济学基础学理研究、出版产品的经济研究、出版市场供求的经济研究、出版产业的经济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出版经济研究的进展;指出了我国出版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报纸出版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报纸出版事业与产业发生深刻巨变的五年。全国报业出版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快报纸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报业出版产业,加强对报纸出版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报纸出版业呈现出大改革、大发展、大变  相似文献   

20.
法国是出版产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和成熟的出版产业运行机制,其出版产业的经济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借鉴的范例。法国出版业经济政策的研究对我国出版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