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陈静 《出版广角》2021,(20):72-74
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内容粗加工化、活跃度低、粉丝规模小和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运营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扩大学术传播影响力,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移动阅读的行为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相似文献   

2.
肖帅 《中国出版》2016,(3):29-31
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学术期刊人际化传播的新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及时洞察用户的体验与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适应新的传播语境,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学术传播领域,虽然按需提供用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用户的学术信息需求的研究、开发和预测,已经成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的新主题.基于数字化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分类方式,我们设想将目前学术期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化成“多对一”的个性化传播.只有建立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共同体共生平台的大数据基础上,学术信息的“私人定制”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华  徐冬梅 《编辑学报》2016,28(2):175-177
分析学术期刊的传播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契合点,认为传统学术期刊应结合自身专注的服务内容来搭建学术推广和内容互动平台,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术的跃进所催生的设计理念,促使学术期刊封面设计也需要结合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设计创新,适应科技浪潮下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模式.“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学术期刊封面具备新的功能,也为学术期刊封面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更多可实现的技术与表现支撑.此外,学术期刊封面设计发展趋势应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助力学术成果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运营呈现工具理性趋向。为规避这种对互联网技术的表层运用,对"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进行剖析,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说明互联网思维中所包含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融合思维、产品思维如何在高校校园媒体运营中得到运用。高校这一传播主体只有超越原有的媒体运营逻辑和传播惯性,打造成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才能有效推进各个校园媒体平台间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编辑所担负的传播最新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性职责,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前瞻性思维以捕获最新最佳信息,具备创造性思维以推动科学研究向前发展,具备灵感性思维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而这三种思维又都必须以逻辑性思维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对来自学术媒体的专业化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渐升温.为适应当下大众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传统“静态-单向”的“残缺”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在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推动下,逐渐向“动态-双向”的“完整”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既还原了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应有的媒体意义,也拓展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路径.本文在揭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点从学术期刊生产、传播、信息反馈3个环节探究新媒体技术和思维引入后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机制,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21,33(1):94-97
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联的传播业态中,科技学术期刊需变革信息生产逻辑,为用户赋权,让用户捐助信息生产预测,参与信息价值审议,重视用户对文本信息的重构与分发;以科技学术期刊为基础,利用多元化平台不断完善议程设置体系,延伸学术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加强数据行为投入,整合与转化数据资源,以增强学术媒体的引导力和传播力,提升学术传播的服务力.  相似文献   

10.
桑海 《传媒》2016,(19):20-24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与学术共同体的疏离,学术编辑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新世纪以来,期刊体制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更是把学术编辑这一职业推向危机之中.作为对变革的主动应对,学术期刊人提出了“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构想,并进行了六年的实践.学术编辑开始走向互联网,并在协作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潜能和价值.随着学术编辑对数字化理解的深入,又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了“域出版学术平台”,试图借此重建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专域”为核心的“域出版学术平台”,为学术编辑回归学术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平台上,学术编辑有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其边缘处境,成长为学术传播新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业态下,各种媒介拥有了优质的发展平台,同时媒体竞争激烈,读者需求分众化,各种媒介继续提升传播力。学术期刊作为重要学术成果传播的媒介要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传播能力,扩大传播效力。笔者认为主要从增强原创力,健全传播机制,强化传播意识,进行精准传送四个方面强化学术期刊传播能力;从建立期刊品牌、开拓传播渠道和培养人才三个方面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2.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盛瑨  张殷博 《出版广角》2015,(15):32-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人类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阵地的信息传播时代.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交互性较传统媒体有了极大的提升.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只有积极寻求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于自身的发展之中,才能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思维下我国学术期刊创新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凌云 《出版广角》2015,(12):18-20
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的现状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对学术期刊应该如何发展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王,建立起学术期刊的现代传播和生产体系、加强数据库建设、从内容出售走向内容溢价等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胡启明 《东南传播》2014,(7):103-104
在新媒体浪潮影响下,高校新媒体得到极大推广运用。但在高校新媒体传播实践当中,新媒体运用呈现出工具理性的趋向。互联网思维所包含的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有利于破解这种误区。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学术期刊,是发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其使命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传播宣传教育学术理论,求得学术的不断积累,为认识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思维上的帮助。学术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金字塔塔尖部分,对社会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它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教育学术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教育学术期刊的功能,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给刊物定位,把握好刊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而增强学术期刊的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引领学术繁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3):39-42
互联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全新的思维模式"。由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思维模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影视传播的路径乃至其产业形态:"用户思维"让观众全面参与影视创作生产环节成为必然的现实选择,"平台思维"在电影生产过程中推动着各种资源的配置,"社交思维"则改变了影视营销的传统观念。互联网思维的背后,是电影产业全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刘可嘉 《视听》2016,(11):154-15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思维语境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强调信息在社交网络传播中所产生的价值。在社交媒体方面,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会大大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丰富新闻的内容,给社交媒体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传统媒体记者在互联网思维语境下报道新闻、解读新闻是作为一个专业记者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及其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探讨传统媒体记者如何适应网络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肩负着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及科技创新的重要责任,是一个传递知识、交流学习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学术期刊积极寻求与新媒体技术、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尝试与国际化融合接轨,提升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朱玉华 《出版广角》2015,(16):26-2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能够进一步创新其传播模式,扩大其影响。高校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微信公众平台在互联网传播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特性,使高校学术期刊在社会上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