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社会治理视域下,档案管理的权力主体发生的转变及其功能定位.认为国家、社会组织与公民是新形势下的权力主体,三者通过协商合作共同承担档案管理事务.其中,国家对档案的控制权力减弱,引导社会组织与公民参与档案管理;社会组织地位逐步凸显,承担部分国家档案管理事务;公民个人权利提升,积极表达自身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新闻获取技术和新闻传播途径的不断发展。新闻自由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渐加剧。一方面,新闻自由作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了解社会生活、实现知情权的基本保证.已被赋予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功能.新闻媒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探知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在新闻自由所追求的高度透明化面前已越来越无处躲藏.  相似文献   

3.
我国档案开放立法的缺陷及其修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成 《中国档案》2006,(10):13-15
档案向社会开放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反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及时有序地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公民权利的保护,鼓励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但是,我国法律关于国家档案开放的规定以及实际开放的事实,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给信息公开和满足公民实现知情权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对于现代民主政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新闻媒体是广大公众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信息来源,是技术、商业、文化进步的推动器,是各种观点交流的平台,是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交锋的战场。各民主国家都非常重视维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新闻自由的基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及其引申出来的新闻自由是民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根本保障。但我国宪法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5.
“窃听公民隐私,和一些政府官员勾结,他们借新闻自由之名滥用权力”。当许多媒体的权力被无限放大,该如何约束不再“自律”媒体?同时尊重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通过传播媒介表现出来的言论、出版自由。它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作品的自主性状态。”①同时,新闻自由和媒体为公众关心和讨论社会问题提供传播必要的信息,公众言论通过新闻媒体得以会聚和讨论,各种信息得到交汇和比较,形成公共舆论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凤春 《青年记者》2010,(10):43-4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欧阳霞 《青年记者》2012,(24):39-40
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传播的新时代,言论和新闻自由切实走向了每一个公民,公民运用网络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为网络多数人暴政、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既契合新《档案法》的立法导向,也是档案事业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促进档案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建议从参与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外包服务、档案志愿服务、档案宣传教育和档案工作监督六个方面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路径,并从细化档案法律内容、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强化责任监督制度、创新奖励激励制度五个方面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润 《东南传播》2011,(7):58-60
本文分析了西方新闻自由观发展演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归纳出新闻自由观变化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与趋势,就现今网络时代互联网新闻言论自由所呈现出的特点与各时期的新闻自由观相联系,总结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自由应保障公民新闻自由权利,同时须提高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公民新闻自由的权利,加强必要的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1.
一、对人文精神的回顾和思索 社会责任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国和英国,这一理论高度强调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认为新闻享有的新闻自由应该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在社会责任理论中,新闻自由包括新闻道德和新闻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同时它认为,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动物,但由于人思想上的懒惰,会厌倦运用理性,从而会陷入无所用心的盲目状态,因而,新闻界有责任倡导道德,捍卫社会道德,激励公民运用理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共权力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监督方式。是指公民通过新闻传媒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众人物以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以其行动迅速、公开性强、影响广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愈大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愈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重点。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也是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行政机关拥有对大量的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权力,支配社会资…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权利 ,不是权力 ,但它和司法独立一样都是受宪法保护的。二者的目标统一于社会公正。司法不能封闭 ,新闻自由不能滥用 ,二者应该明确各自的行为方式。论文最后探讨了新闻媒介报道和监督司法的五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杨必刚 《新闻窗》2007,(3):15-16
新闻舆论被当作现代社会中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一个社会的“第四种权力”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维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中的三个主体,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社会利益,也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人民的权利。三方共同需要新闻自由,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危害新闻自由,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得以实现。因此,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保证新闻媒介和公民报道或获取消息、发表意见的言论自由权。新闻自由的上述定义,揭示了新闻自由应具有的七种基本权利。 一、创办…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机构已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担了传播新闻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的神圣使命。其中新闻监督是我国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随着权利意识的日益加强,新闻侵权也日益增加,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与新闻媒体的社会使命冲突有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7.
话语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公民话语权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它对国家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公民话语权环境的建设。公民话语权的表达具有个人化、制作水平不足等特点,同时公民话语权表达事业的发展也间接加速了媒体技术的进步。由此,我们建设健康的话语权表达环境就要保障平台畅通,对人们进行政策法规和技术上的引导,同时注意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话语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代表这一种游戏规则。基于社会契约论,传媒机构关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共话语权,有着自然而然的法理责任和社会担当。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话语权从精英主义到消费主义的历史嬗变,以及自媒体时代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影响和给公众大众传播话语权的获取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确立的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它对保障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保证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权力都具有侵略性,新闻出版自由尽管不是权力,但是作为一种积极的、动态的权利,一旦被占有优势的强者肆意行使,就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形成新闻侵权。当新闻出版自由与人们的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当代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闻侵权抗辩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新闻侵权与抗辩事由的概念新闻自由对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20.
罗伟成  杨旭 《声屏世界》2010,(12):33-33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利用其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诸如助长网络暴力、滥用人肉搜索、践踏公民隐私权利,更有匿名的诽谤诬蔑……种种现象,若任其肆意滋长,将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隐患。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公信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