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交通技术的兴起,使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人的交流亦受此影响.但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传播"却遗忘了"交通",失去了对这一重要日常经验提问的能力.鉴于此,本文追溯了"交通"被学科遗忘的历史,发现传播学所"选择"的是技术上具有瞬时性、内容上可产生即刻效果的广播等媒介,由此迅速确立了学科的合法性.传播研究的偏向不仅遮蔽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2004年下半年媒体上出现的“妖魔化”与“大学”相组合的现象,本文通过人民网,对“大学校园”、“大学教授”、“大学教(老)师”、“大学生”、“女大学生”、“研究生”、“女研究生”、“博士生”、“女博士生”9个大学行为主体的搜索,得到2004年1月1日以来的关于大学的相关报道即本文的文本来源。文章通过对这些文本报道性质、报道内容、媒介叙事、报道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在“文化滞差”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出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报道多呈负面报道的现状和成因。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关于美国报纸星期刊运作的文章,介绍到:美国报纸的星期刊,内容极为丰富,版面数较平日多2至3倍,因而很受读者欢迎,尽管价格是平日刊的3至4倍,其发行量仍普遍比平日多。譬如《纽约时报》2001年平日刊平均发行量为1109371份,星期天则增至1668650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也大幅上升。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羡慕。纵观国内星期日日报市场,则显得萧条得多。“星期日冷清”已是不争的事实,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呢?本文拟对南京日报市场的星期日现  相似文献   
4.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2012,(5):21-25,31
新闻与政治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美国新闻思想中,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公共新闻业的对抗,均可以放置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框架里看待。建立在消极自由基础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面对积极自由框架内的社会责任论、公共新闻业等理念的冲击,虽屡受质疑却始终不倒,其原因乃是在于整个美国社会及其民主政体对消极自由理念的笃信。  相似文献   
5.
6.
岁末年初,一家媒体对过去一年报道过的人物进行了回访,其中,关于失学儿童马燕的回访报道引人深思。 2002年3月,一个中国西北失学女童的日记在巴黎出版并且成为畅销书,其版权被转售给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书名是《马燕日记》。而其作者,一个13岁的宁夏女孩,迅速得到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央视三档节目和数十家纸质媒体。几个月内,马燕三次坐飞机去北京,有的媒体甚至以《马燕传奇》为题报道此事,一个原本普通的女孩就这样被推至公众面前,她的生活也因  相似文献   
7.
2001年,国家强化了对医疗医药类广告的管理,整治了虚假医药广告、处方广告。那种利用大众信赖  相似文献   
8.
9.
9月14日,北京某著名报纸刊登了一封署名为"南京大学生"、题目为《我们究竟可以在哪儿接吻?》的"读者来信",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情侣在校园内外"无处接吻"的尴尬境地,在信的结尾,作者希望媒体不要炒作大学生新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个人隐私在媒体上频频亮相已经不足为奇。报纸上出现许多以“倾诉”、“原声”等命名的“情感实录”,阅读、唏嘘、谈论别人的“情感历程”成为许多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