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钢琴主科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如何选择钢琴教材和曲目,使他们能够在技术上、音乐表现上、风格把握上有突破性的进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在近年来的音乐类专业高考的考场上,时常会发现一些考生由于缺乏应试技巧而导致考试成绩不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考生因事先缺乏准备找不到考场;精神紧张;音准差、无法控制气息等。如何提高音乐类专业考生的应试技巧,使他们坦然地面对专业课考试,是每一位音乐辅导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一、乐理考试,重在谨慎,贵在有效  相似文献   
3.
熊文 《体育学刊》2021,(2):13-20
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的改革取向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将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健康等直接或过多关联,以及忽略体育中高考与受教育权、人才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1)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某种意义相分离,并可能导致学校体育的异化。这主要缘于学校体育相关人文、素养等体育本质和属性并非体育考试所能体现,体育考试的个体-体能化、量化等取向将对学校体育实质造成消解和异化。(2)体育考试(项目)与健康很大程度相分离,并可能悖离健康机理。(3)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构成挑战。其核心问题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某些非基本运动能力的不足而受到影响。(4)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形成冲击。以上问题很大程度具有结构性、基本性,难以从操作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着重介绍了构建民族声乐科学训练的理念和思路,阐述了如何设计当代民族声乐技能、歌唱肌能和实践训练方案,旨在抛砖引玉,探索当代民族声乐技术训练的"主科"之路。  相似文献   
5.
着重介绍了构建民族声乐科学训练的理念和思路,阐述了如何设计当代民族声乐技能、歌唱肌能和实践训练方案,旨在抛砖引玉,探索当代民族声乐技术训练的“主科”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相似文献   
7.
熊文 《体育科研》2022,(3):8-17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