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深远,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发掘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立积极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尤为重要。教师、学校、社会都应通过树立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带动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2.
基于青少年实际,编制了“青少年乐观问卷”.对523名中学生(七年级至十二年级)和大学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初测数据的分析显示,“青少年乐观问卷”由5个因子共26个题项组成,累积解释率为53.34%;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6,各因子的a系数为0.701~0.797.对884名中学生(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和大学生(大一至大四)测试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x2/df<5,RMSEA<0.08,CFI、GFI、NNFI均在0.91以上,表明“青少年乐观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
本文陈述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目标、优势和特点,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心理卫生》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阶段,并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心理卫生》课程的教学模式重构的几点思考,即分析新模式的形式与特点、阐述新模式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模式的总体重构规模与策略。  相似文献   
35.
桂林市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stress)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应激研究一开始,研究者就发现应激对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在遇到各种紧张性应激事件时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研究初中生心理应激因素对于制定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措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桂林市6所有代表性的中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0个班级共15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师范大学500名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的主要应激生活事件来自学校、就业、家庭、社会、个人等几个方面。(2)高年级高职学生受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高于低年级学生。(3)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7.
智力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述与分析了智力领域三大研究方向的观点、理论,指出其各自的贡献与局限性,并对智力研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折与预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桂林市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方法 :采用等级计分的方法对桂林市 12 92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学业、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具有消极的作用。 2、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各种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 3、对SCL— 90症状总分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变量按大小依次为 :人际关系、学业、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结论 :研究结果为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39.
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05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女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②初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其次是初三年级学生,初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高。③初中生社会支持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0.
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异家庭初中生基本上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且较正常群体多;他们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较多采用的是“幻想”、“发泄”和“忍耐”的应对方式;并且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心理问题越多;“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是影响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