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在具体的动手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手脑协同,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把朦胧模糊的想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再通过合作交流,就能够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数+量+之+名"结构是普遍的语言现象,其中的数量结构属于事物的量化成分,从"对焦点敏感"的形式上看是句中焦点;然数量结构成为焦点不仅源于量化成分,还源于指示代词"之"的复指强调,"之"的存在,是数量结构成为焦点的一种外在显性标记,意即"之"是一个焦点标记词。  相似文献   
13.
语法学史是语法学者分析并总结语法规则从而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对其分期可从多个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人意识三层面的分析理论,以语法学者对语法学的意识关系为纲,重新构拟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潜意识本能流露期、朦胧欲试的初露锋芒期和自我能动表现期。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汉语“缩略语/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语言浓缩现象。不同于英语“缩略语”主要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汉语“缩略语”既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又产生和使用于口头表达,而且后者似乎更普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缩略语”一般表现为双(偶)音节,尽管有时不乏有三音节等奇数音节词。由于是对事物名称进行简称,与其他语言一样,汉语“缩略语”也一般在名词中产生,但也有其他词性(如:数词、动词等)的,只不过其他词性的运用只对名词起辅助或陪衬作用。“缩略语”多为双(偶)音节词,这固然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据统计: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