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博茨瓦纳地处非洲南部内陆,国土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20万,人均GDP为9688美元。该国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制造业为支柱产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但是,该国同时也被疾病严重困扰,是艾滋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博茨瓦纳大学是该国目前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其创建于1982年。目前,学校有2个校区,7个学院,全职在校学生15966人,教职工2794人,其中专任教师890人。在2012年的一项非洲大学排名中,博茨瓦纳大学位列第17名。为了更好地了解博茨瓦纳大学的治理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排名以及与中国大学的合作等情况,本刊对该校教育学院院长塔布拉瓦(Tabulawa)教授进行了专访。塔布拉瓦早年留学英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课程、比较教育、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政策分析。在访谈中,塔布拉瓦教授指出,改革后,博茨瓦纳大学教授的权力被削弱,行政人员的权力得到了增加;管理问题是博茨瓦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绊脚石;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前景一片光明,但需要克服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22.
<正>当前,美国残障学生的录取名额逐年增多,但相比于身心正常学生53%的毕业率,残障学生仅有45%的毕业率。2022年5月23日,美国联邦教育部(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召开了线上峰会“从恢复到繁荣:支持心理健康与残疾学生”(From Recovery to Thriving:Supporting Mental Health&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会上提出美国政府将提供一系列新的资源,以便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保障残疾学生福祉。  相似文献   
23.
大学品牌建设具有合理性,但潜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品牌表述的悖论、创建路径的困境、内在逻辑的两难以及创建价值的争议。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品牌建设与大学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大学品牌建设可谓是一种“时尚”,管理者应学会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24.
基于对科层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和控制模式的批判以及对大学治理文化属性的分析,威廉·蒂尔尼提出了大学治理研究的文化模式。该模式认为,大学治理的结构和过程存在于组织的文化中;大学治理的改进和大学绩效的提升,不在于设计出一种最好的治理制度,而在于参与者能够有效地解释大学文化。这对于深化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根植于美国的民主传统。共同治理就其内涵而言,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厘清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带来不同的理解,甚至是误解。真正的共同治理的核心是平衡决策过程中最大化的参与和各自相应的责任,关键是广泛而持续的沟通,前提是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研究型大学基于自身特性应走在去行政化改革的前列。研究型大学应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理解,恢复大学的本性,祛除"学而优则仕"的迷思,完善大学的内部治理。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性且强有力的大学校长是研究型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根源上讲,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是受高等教育市场化所驱动的,是其必然选择.但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决定了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必然要超越它,做到趋利避害和坚持本真.  相似文献   
29.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喻也存在于大学之中。比如,对“象牙塔”、“动力站”和“有机体”这三个经典的大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本质地把握大学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它们曲折地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和存在主义三种哲学思想以及大学理念的不断演化和人们对大学认识的深化。作为人类对大学的一种认知,隐喻有其合规律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怀旧、愉悦和忧郁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这三种隐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0.
教育学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一直都在努力向科学靠拢。但无论是基于科学哲学的视野,还是从自身的属性与发展来看,教育学很难称得上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应剔除唯科学主义的观念,体现人文性,贴近现实生活。教育研究的开展应由遭遇战变为战役战,由自我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融合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