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峥嵘、张利文二位先生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举证有六”得出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所以,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也,并非孔颖达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也。“疏不破注”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正义》并非总是守成,对《传》《笺》往往有所补充,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也不乏新意新义。  相似文献   
12.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新版本中关于连词“则”的用法的解说有不当之处:第一,举例有问题;第二,第二种关系与第三种关系分开固然有道理,但教材表示“情理上的联系”的提法作为划分的标准不科学;第三,“则”从训诂上没有“原来已经”的意思。还存在“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提法不妥当,教材部分注解存在施训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注释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疑难语词剖析如下,以就教于方家。一、自恕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是清代第一个把《诗经》当作经典文学作品来研究的学者,在《诗经》的文学和训诂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分析王船山的《诗》学研究方法,文学方面:提出兴观群怨之间的关联性,重视情、意、景、理、事五要素,挖掘《诗》中虚实相济的艺术表现方式;经学方面:分别从古训、物理、习俗、史实和礼制角度阐释诗义,王船山的《诗经》研究理念和方法对当今的训诂学、美学以及文学批评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之“生”字不需破读,本可解通,“生”字当解为生来,不必通“性”,且通假与否,句子意义没有实质差别。《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之“生”,指生畜,是“活”这个意义项语法化的结果,不必说“生”是“牲”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具有自己的构形优势。汉字的简化是总的趋势。论文重点讨论了汉字简化的原则,从汉字构形优势的发展和失落方面说明简化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漏收的字、义项、词以及为辞书提供书证或提供更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18.
《幼学琼林》本是一本好书。该文认为,一知半解的注释,有误人子弟之嫌。如果错误太多,则使一本好书变成了一本坏书。例如:"盖父愆"之"愆",当解为名词"过失",不能解为动词"超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之"必"不能解为"一定要",必,必可,必能,省言"可"或"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参考并读懂古注释可以使我们尽量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9.
笔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的注释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疑难语词剖析如下,以就教于方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