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学校管理的伦理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都是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这一目标本身应该是充满道德关怀与伦理指向的.然而在真实的学校管理实践情境中,学校管理本身与道德理想之间却常常发生偏离、错位甚至是矛盾、冲突等复杂的情形.而伦理与道德这一应然价值也常常在有意无意间沦至被遗忘的角落,使得学校管理某种程度上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或职能化的活动,甚至异化成为道德与伦理的荒地.  相似文献   
82.
出路何在?     
本文系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莫蒂默·J·艾德勒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一位编辑谈话的记录。艾德勒现在是大英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席。他的谈话反映了美国学术界对美国教育现状和前途的深重忧虑,同时也大致阐明了以他为代表的一部分美国人对改革美国教育制度的意见。下面是记录的全文。  相似文献   
83.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掌握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和“善待问”,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自觉、主动地展开思维活动,使自身智能得到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成为“善问”和“善待问”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提问的策略。  相似文献   
84.
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道德的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  相似文献   
85.
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在作业和练习中,我常常因忽视绝对值的概念而出错,好在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下面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消除这四种误解.  相似文献   
86.
2002年全国成人在校本专科学生达到480多万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人教育事业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成为社会普遍重视的一大领域。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成人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首当其冲,成人教育在这一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陈纯槿  郅庭瑾 《教育研究》2021,42(4):139-152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利用Logit模型考察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Shapley分解方法估算教育、住房、户籍转换等因素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最高,成渝、长三角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位居其后,珠三角城市群相对较低.教育、住房支出及出生队列是影响我国各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差异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缓解的贡献率最大;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教育对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贡献率仅次于住房.其政策意涵是,应注重因城施策和因人施策,设定“一城一线”,构建分档式的相对贫困甄别与监测机制,促进教育在缓解流动人口相对贫困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普惠性作用,有序稳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9.
高校教师失序流动的理性分析及制度规范 ——基于多维评价背景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