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论邹韬奋在新闻实践中的"三贴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重读有关邹韬奋先生的集,感触很多。笔认为,现在中央大力提倡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韬奋先生就在新闻实践中非常注意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韬奋先生是我国最早全方位地进行“三贴近”的楷模,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分众”角度探讨现代传媒的定位问题。并引用众多媒体实例论证研究媒体满足“分众”的需求的急迫性和实效性,旨在为正在风风火火地挤在同一条胡同里殊死搏杀的媒体以借鉴。  相似文献   
33.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湖北日报的8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通力合作,巧用简讯挑大梁,以独特的组合方式,将历史“镜头”定格;整个报道形式新颖、精巧,文字简…  相似文献   
3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正确舆论导向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工作,同样应该与时俱进,用"三贴近"这枚"指南针",指导探索新题材、新视角、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精神,对指导新闻写作,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重视从人性美的角度去报道典型,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新闻作品引人入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36.
为弘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促进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11月19至20日,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武汉进行。此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本刊特刊发《名记者郭超人在新闻史上的烙印》和《郭超人故乡寻访记》两篇文章,以表达对郭老的怀念。  相似文献   
37.
新闻专业技能训练不足已成为我国新闻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问题;“来了就能用”,是当下新闻人才招聘的共同需求。注重多维度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既是新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对症”的良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实施的“四纵三横”实践教学模式,算是其中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后,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健全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大众传播媒介涉及的侵权纠纷而导致诉讼案件此伏彼起。如何更好地避免引发新闻官司?本提出了八大防守策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9.
评论是一门说理的艺术。而评论中的“理”,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着的道理,是对客观事实的科学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写作的艺术就是对事实的选择的艺术。  相似文献   
40.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