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1.
讲述一个高中学校的"老"校长,到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新"校长后,在与学生的心灵撞击中经历的心态的转换和教育状态的改变。孩子们推着校长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使学校提出了"用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一个孩子"的核心理念,构筑了以"责任、阳光、服务"为核心要素的学生人格养成模式,推动了以"思维课堂"为基本概念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叶延武. 《师道》2014,(1):19-20
南头中学是深圳市第一批、南山区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自1801年创办至今已有212年历史.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的“凤冈书院”。学校曾是深港两地的最高学府。学子遍布海内外,被誉为“深圳教育的根”。两个世纪以来.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进入新百年,学校于传承与创新中,确立“用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个孩子”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使高中教育由传统的教学管理走向课程管理,由单一的升学竞争走向全面的课程经营。课程经营就是将课程资源要素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课程功能和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活动,使新课程所凸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全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使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样,课程实施由统一走向选择,课程评价由唯一走向综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99名经过初中课程改革的首届高中新生,走进了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被编成10个行政班。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育才中学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1、形成了认识上的“四个结合”。即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教学管理与课程领导相结合;课程的选择性与规范性相结合;行政班管理与教学班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叶延武 《人民教育》2012,(10):41-44
课程改革十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对语文实践的加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定位,一方面意味着语文课程要由"教的课程"向"学的课程"转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语文课堂要由"知识课堂"向"实践课堂"转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人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这种教学转型,以为语文知识可有可无,关键是看学生的"活动",故而时常把语文实践泛化为生活世界的日常"活动",导致课堂空前"热闹":一方面是泛泛的听说读写,一方面则是花样繁多的表演、绘画、演唱、多媒体展示等。一言以蔽之,课堂上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动气象,学生所得却往往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有的学校在成为一个时期的名校后,逐渐复归平庸?为什么一些学校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难以持续发展?学校在发展中又该如何突破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一、教育家文化凝聚学校发展之魂
  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中,遵循教育规律、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学生发展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原则。因此,推动学校发展的创新文化就是建立在教育家办学理念基础上的学校特色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困惑越来越多,困难也越来越大, 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认同新课程理念与准确把握新课程实践之间的脱节,“超稳定”的教学节律与课程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理想评价与现实评价的巨大反差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都归结到教师如何有效地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及行为方式上。  相似文献   
19.
第一,重知识轻情感。培训注重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对课改的深层的经济文化背景剖析不够,轻视或忽视对被培训者的情感渗透,致使部分被培训者对课改的体会不深,认识不高,理解不透,热情不够,使命感不强。第二,重理念轻案例。培训的理念阐述过多,有空对空的感觉,运用实际案例引领的较少,即使运用,也是一些极端的案例,不注意  相似文献   
20.
样本学校的初期实验表明,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它引发了学校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但课改也面临不少问题,诸如课程目标适切、教师培训实效、课标教材完善、配套措施改革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课改持续健康地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学校层面需加强课改的总体规划和落实,教师层面需提高课程素养和适应能力等,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强化行政手段,创设良好环境,改革评价体系,调控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