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9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形式化的弊端,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3.
古代著名文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章句》中写道:"篇之彪炳,章无疵也."意思是说"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这一精辟论述,对于教学写作极富指导意义.要使"篇彪炳",必须"章无疵",如果想保障文章品质,前提是优化章节安排.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框架构思"这一教学写作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写作框架,有利于作者将主题内容准确、细腻、深刻地诠释出来,使文章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显得"精神十足".例如,笔者曾经发表一篇题为《"解决问题"教学亟须练好"内功"》的教研论文(详见《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年第12期),其写作过程完全依赖以下框架而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94.
<正>在听课及阅读课例的过程中,有一些课堂细节耐人寻味。比如:熊艳演老师在《丰富策略体验提升运算品质》的“火眼金睛辨对错”环节中,呈现了某位学生的作业:299+63+137=362+137=499,并请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大家很快有所发现:此题本可简算,但这位学生没有简算,而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法则计算。如果讨论“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有简算呢?”估计很多学生会脱口而出:“题目没看清,审题不仔细。”  相似文献   
95.
说到毕业复习,我们都有感触,它非常重要,但也折磨人.经过反复强调、多次强化,学生常常错误依旧、漏洞百出.这种现象,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毕业复习中尤为多见.由此,我根据"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特点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引发大家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6.
就数学学习而言,许多相关知识是分散在不同年级逐步出现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即将告一个段落时,有必要将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为此,我们特约有关数学教研专家和特级教师编写了《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专辑,本专辑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基本技能的考查,着眼发展能力。试题贴近社会,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问题,学有所用。试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多学科的综合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本专辑将小学数学的内容归结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每部分安排了“知识要点”、“学法点拨”、“自我演练”三项内容。知识要点:帮助同学们了解复习知识的概貌,明确复习的范围。学法点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现行小学教材,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归纳,把其中的难点、重点总结成易掌握、易记忆、易检索的要点,方便系统复习。自我演练:按复习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编了A、B、C三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的需要,A组为基本习题,B、C两组为有所发展变化的习题。另外,在本专辑的最后还安排了两组综合训练,以帮助老师对学生复习效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7.
叶柱 《辽宁教育》2006,(10):56-58
新理念,是构建新课堂的关键元素。事实上,由于数学教师个体之间的观念结构、思维方式、经验资源及个性特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落实新理念、构建新课堂的行为策略和过程路径往往也不尽相同。近期,在一次概念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有幸观摩了三节“分数的意义”教学,执教的三位名师,着眼“凸显探究过程,优化概念教学”这一共同的理念,新意设计,智慧施教,各自创生了别样的课堂风景!  相似文献   
98.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相似文献   
99.
一、领会目标,把准“统计与概率”的复习导向“统计与概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发生内涵扩张的数学教学内容模块,尤其是新增的“概率”部分,更是传统教材所不曾涉猎的。所以,对数学教师而言,驾驭“统计与概率”尤其是概率内容便成了数  相似文献   
100.
《百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内容。经历过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共识: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尤其是体会“百分数后面不能跟计量单位”的算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是凭借生动透彻的讲解来突破?还是依靠大量强化的练习来突破?为了真正达成难点突破的既定目标,我精心预设了多种教学策略。于是,带着一种“总有一款能用上”的自信,我步入了课堂案例一开始“百分数概念”的教学非常顺利。当学生借助现实情境自主提炼出“百分数概念”后,我用小黑板予以呈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