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平心而论,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与训练体系,就作文内在技法而言,这些方案和体系确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按此训练,学生终究不能跳出作文的圈子,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吕叔湘先生说: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退一步在根本上重新思考一番,往往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笔者想,如果说作文是只鸟儿的话,那么掌握各种表达能力和诸种文体的章法结构仅仅是它的一翼,还有更重要的一翼,便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学生作文追求的是“感时随意而发“.作文本质上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决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了“感悟作文“训练的实践,以期在作文教学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吉春亚 《江西教育》2014,(12):10-13
记得是教改初期,因为年轻的激情与活力写了许多文章,借助刊物表达自己对“本真语文”的认识——感恩。教学刊物是激发我思考的动力,是我与大家相识的平台,是促进我成长的阶梯。从教30余年,每天都在讲台上,从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循环往复,实践的经验告诉我:本真是语文教学永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标:   一、积累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我"和父亲对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走进时间的“流”里。大家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般的语言吗?(出示课文第一段,配乐)我们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15.
“绿色”,一抹让人清新至心灵的色彩,一股充满希望的生命活力,一种返璞归真、大道自然的和谐境界。绿色,这里用来形容课堂的境界,旨在说明语文课堂应追求浓浓的“绿意”:本色、真实而又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上高中以前,我的语文成绩实属一般。每次写作时,我总是缠着我的母亲,先用口头语言告诉她我想写什么,然后让她教我怎样用书面语言表达我想说明的意思。母亲常常极不情愿地让我一句一句地记录她组织好的语言,往往一次习作得花一个多小时。这种情景持续到我读高一。一次偶然的作文比赛中,我的习作由于题材新颖、紧扣题意而获得一等奖。语文老师说,如果我能在语言表达上再下点工夫,那么,前景很是看好。于是,我开始喜欢上了写作。但那时候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能在哪一方面有发展,而是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我不得不在做各种练习题上投入很多…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1.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2.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所积累的诗歌。3.从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学习过程一、揭题引入出示:一块黑板大半生的战场一根教鞭点种桃李满园一杯清茶淡淡的苦,淡淡的甜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根据儿童喜欢猜测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验读诗的成就感。)二、看图说诗1.出示五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里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学生一块做…  相似文献   
19.
从教已有20余年,回忆起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因为“她”经历了令人尴尬的种种“风情”。乱花渐欲迷人眼与知识结过太深的缘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我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背景介绍、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充斥着教  相似文献   
20.
一、目标分层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这就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将训练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深化题,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教《小珊迪》时,我设计了如下不同层次的读写结合训练题:1.看课文插图,据此写一段小珊迪乞求行人买他的火柴的文字。2.思考:你觉得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完成填空“()的小珊迪”,然后围绕你所填的词语写一段话。3.想象作文:《如果珊迪在我们班》。以上三个层次的训练题难度各异: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