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学这四个概念的使用相当频繁,但不时可见混淆。如把比较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混为一谈,或用比较教育指称比较教育学。概念是构筑每座科学大厦的“基石”,它的稳定和明晰是理论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拟依上...  相似文献   
12.
刍议教职工发牢骚四川师大教育系吴定初攀枝花大学中文系李巍发牢骚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在学校里,这一现象也不时可见。如教职工可能抱怨入不敷出、住房窄小,也可能叹息缺少业务进修机会、职称评聘困难,还可能因个人专长难以施展、学校发展前景不佳而忿忿然。作为教...  相似文献   
13.
14.
以四川省R县为个案,调查西部贫困农业县城乡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状况,可见其工资收入明显偏低,其它应有的合法收入未全面落实,乡村小学教师收入尤低等等,进而提出设立国家津贴,增强执法力度,合理收入应城乡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在人类迈人新世纪之时,每位教育工作既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应该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脉搏,采取有效对策以迎接新世纪新教育的到来。合上帷幕的20世纪是人类已有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世纪,其教育也经历了四个重大的变革:一是世纪初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陆续普及了初等教育;二是这些国家二战后又逐渐普及了中等教育和相继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三是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但奋起向普及初等教育、甚至普及中等教育迈进;四是不少发达国家已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这四件大事都与基础教育直接或紧密地相关,对思考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走向都是重要的先导性资讯,并将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探析毛泽东同志的教学思想,离不开对其教育实践的考察.毛泽东同志自1918年毕业于湖南一师后,曾一度直接从事过较长时间的普通教育工作和革命教育工作,包括与何叔衡等共同创办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干部的大学——湖南自修大学,以及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和主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即使在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以后,也曾兼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亲自为"抗大"编写讲义和担任教学工作.1941年又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号召:凡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均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贯彻于教学内容与方  相似文献   
17.
依据教育发展观和科研发展观,本文剖析了教育科研这一特定范畴,认为教育科研既是人类特有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又是一种跨社会形态的历史存在;通过从广义与狭义两视域回顾教育的产生,尝试析离其中蕴含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成分,认为教育科研随其研究对象的产生而孕育其问。为印证上述假说,粗略疏理了孔子之前若干方面的原生性教育认识,并认为以此为标志,教育科研“幼芽萌生”,以俟向着独立形态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及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科研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科研特色或优势之一,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高师生作为高师的教育对象和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训练无疑是必须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高师生(主要指高年级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建立相应的科研管理体制两个问题,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政策的伦理诉求是学前教育政策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规范。学前教育政策的伦理诉求并非平白无故产生,而是有其特定的源泉。学前教育政策的伦理诉求既源生于政策过程的公共性品质,又立基于教育活动的育人性特质,还植根于学前阶段的慈幼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疏离教育生活:现象透视与回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以促进教育生活的改善为基本目的,但当前的教育研究疏高教育生活,主要包括纠缠于宏大问题的思考、热衷于哲学命题的拆迁、局限于概念与逻辑体系的梳理等.应以一种关怀教育生活的热诚,通过启示与批判教育生活,在促进教育生活的生成与完善中去追求自身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