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2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清正廉明,体恤民众,在徐州、杭州、颖州、岭南等多个地方任上抗洪救灾,兴修水利,救灾治水,发展生产,政绩斐然。得到了各地民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52.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山川”、“山水”与水意识被当时的诗人列入了诗歌创作中。将这个问题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以找出当时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统一大学生思想和凝聚大学生力量的需要,本文在调查大学生的思想情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情况存在现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难度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4.
辛弃疾以词名家,其诗歌却因诗集亡佚而多不被重视。其诗歌主题表现为个人感愤、闲适自得、参悟人生三个方面;与主题相对应,其诗歌风格也呈现出雄迈峭劲与婉曲反迭兼容、朴拙厚重与清新隽永并蓄、偏重理趣与说教直白共存三种风格。  相似文献   
155.
一九四五年五月开始的湖南雪峰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益阳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会战,也是我国八年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这次胜利是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的。 一九四四年,日本对国民党战场豫湘桂地区发动新的军事进攻,先后占领衡阳、桂林。但是,由于国民党第四方面军重兵驻防湘、桂、黔、川、鄂一线,日本占领的湘桂铁路无法通车。为了打通湘桂线,进而占领湘西、深入西南,日军集中六个师团共二十多万人的兵力,于一九四五年五月初向我第四方面军驻地发动了全面的疯狂进攻。  相似文献   
156.
民主主义,是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列宁在谈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时指出:“他们两人都是由民主主义者变成社会主义者的”。本文所论述的蔡和森早期思想,就是指1920年蔡和森去法国以前的民主主义思想。在这一阶段,蔡和森的思想经过了由一般民主主义到激进民主主义的思想转变,并为其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7.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山寅  张俊  张健 《体育科研》2003,24(2):66-68
依据暗示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时机、运用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应用暗示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8.
与普通教育相比 ,参加成人教育的学员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教学方法也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勿庸讳言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还没有形成独自的方法系统 ,主要还是以“普教化”模式“完成”教学任务。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分析成人学员特点 ,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已成为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骨架”教学法应运而生 ,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决了成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是一种独具成人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一、“骨架”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骨架”,源于医学…  相似文献   
159.
层出不穷的新的媒介形式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固有阵地,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不同媒介在碰撞中也产生了新的意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审美注意的唤起、审美内涵的延展、审美关联的重构,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语境之下,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空间建构是如何达成的。以新闻主播形象的双向建构、意象营造与意境生成、语言技巧的交互与想象为重构角度,审视“情、气、声”的艺术呈现怎样通过主播的情感实践与主体转换完成二度创作,并借助时间与空间的关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缔造出有重量的轻逸结构,完成审美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