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转变——校对工作三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奇 《中国编辑》2008,(3):38-40
从1978年到2008年.新时期出版事业走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出版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三十年。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对工作,在这三十年里,经历了由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2.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出版科学》2002,(3):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113.
编辑主体在审读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奇 《出版科学》2003,(2):21-26
编辑主体在书稿审读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可以概括为发现、挖潜、提升、完善八个字。  相似文献   
114.
本刊自1951年创刊以来,为繁荣歌曲创作,出作品、出人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此本刊出刊300期之际,对本刊首次发表后在全国和省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部份优秀作品目录刊载于后,同时向多年来支持我刊工作的词、曲作家、读者朋友致以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15.
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开办伊始,主持编辑工作的夏丐尊和叶圣陶就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叶圣陶后来回忆道:"办书店原有各种做法: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是一种做法;规定范围,不出限度,是一种做法;漫无标的,唯利是图,又是一种做法。前一种做法需要大力量,不但财力要大,知力也要大,我们担当不了。后一种呢,与我们意趣不相容,当然不取。与我们相宜的只有中间一种,就是规定范围的做法。"夏、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两个基本的选择标准:其一,从本社知力和财力出发,做到力所能及;其二,明确出书办刊的"标的",决不唯利是图。因为知力、财力有限,所以不  相似文献   
116.
掌握出版物文字出错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出版科学》2003,(1):28-29
对现代出版物文字出错的情况进行归纳,列出出版物文字出错的十六个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辨识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7.
选题决策与出版程序周奇曾任美国著名的普林顿大学出版社社长的小赫伯特·史密斯·贝利博士,在他所著《图书出版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观点:“出版社不是以其经营的本领,而是以其出版的图书而闻名于世的。”他并不是说经营的本领不重要,而是说,出...  相似文献   
118.
激励≠物质刺激──试谈出版社的激励机制周奇怎样建立激励机制,是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出版体制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激励与物质刺激等同,把激励机制简单地归结为物质利益分配,以为物质刺激就是激励的全部内涵。于是,利润承包和超定额提成就成了一些出版...  相似文献   
119.
总编辑,顾名思义,是出版社编辑工作的主要决策人。在全部编辑工作中,重大决策有二,即选题决策和审稿决策,这是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前者决定出书方向,后者决定图书质量。拙文要探讨的是:总编辑的选题决策。我以为,总编辑能否作出正确的选题决策,取决于三个前提条件,即总编辑在进行选题决策过程中,是否具有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20.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