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现代学校教育教学。从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健康成长的视野出发,在此主要谈五方面学习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为新一代名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从课程的选择性与现代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课程理念的落实,分析新课程改革为新一代名师成长所创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指示,对照学校的实际,我们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基础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中学做起,少年时代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14.
唐盛昌 《中学教育》2010,(7):16-20,15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过程中,高中阶段大力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成为应有之义。为此,聚焦于优秀学生的培育,借鉴世界一流名校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自身有个性的、整体的课程框架,并付诸实施,就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中学在对国际主流课程的实践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中国特色与学生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构建学校课程图谱并付诸系统实施,突显了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五个要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注重学生志存高远与意志磨砺,推进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匹配,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飞跃期,激励学生基于专门知识领域与数字技术整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持续发展”,但许多青年校长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理念”一词理解上的模糊——究竟什么是教育理念钱在森:先举些例子:“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的提法对不对?对的。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再比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提法也不错,但怎么样才算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些例子说明应该对事物发展的矛盾性有全面认识和把握。简单一点讲,我认为既然能够成为理念,就应该可以对内涵作出解释,而且是比较系统的解释,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只能是一种看法;另外,理念应该是可以操作的。胡兴宏: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办学思想,说白了就是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我认为这是关键。教育理念应该是办学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6.
一节语文研究课后,我听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是,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发表了许多独特的想法,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是一节好课;另一种是,学生是各抒己见了,但对这些意见并没有到位的点评,整个讨论也没有达成共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决不是一节好课。这种对同一堂课发生相左的评价,当前不是个别的现象,语文课有,其他学科也有。这反映了当前“好课”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与人格发展的基础时期,志向逐渐形成,兴趣逐步聚焦,优势潜能逐步显现。高中教育需要抓住学生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促进高中生的志、趣、能匹配。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起,高考将采用“3 X”的新模式。高中教学如何理解它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含义,应采取何种对策适应这种变化,已成为中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考是一种既具选拔性又具分配性的考试,它为高等学校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并合理分配新生,提供智育方面的信息。为此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区分考生的差异优劣上,而这种区分的重点则在于对考生未来学业成绩的预测。我国历来的高考采用的是分学科进行的学业测试,主要通过对考生原应掌握的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思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发表的文章看,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散性思维上。但是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单变量的,它具有多重性,有着多种形态,涉及到多种能力。例如,属于转变的各种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创造性思维的权威人士之一,美国著名学者吉尔福特在“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回顾和展望”一文中,就他们对一大批第一流科学研究者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问题在特殊点或子集合处的情况,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中学数学中一种常见盼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没有一种统一的称呼,这里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暂且称之为“特解法”.下面就对这种方法的各种应用形式分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