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七)用代入法检验对指代对象的理解是否正确在阅读过程中,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对象有了某种理解之后,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往往会有疑虑。为了判别理解得正确与否,可以采用代入法。所谓代入法,就是把指代对象的文字表述移到指代性词语的位置上,取而代之。然后看看这样代入以后,句子的意思是否合情合理。合情合理,即理解得正确;否则,就是不正确。例如,《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把文中“它们”的指代对象理解为“流水”和“户枢”对不对呢?代入以后这句话  相似文献   
42.
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怎样应变呢?课堂应变应有四个基础,两点要求。 四个基础为:一是广博的知识。要想在瞬间判断学生说法的正误,没有广博的知识不行。只有学生所言均在教师的知识范围之内,教师才能够迅速判断并应对自如。二是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43.
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即除了少量的知识短文外,全部教材由一篇篇作品组成,而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讲解。因此,语文学习是要通过一篇篇课文的阅读,从中吸取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自己从教材中提取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把它“喂”给学生。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更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不意味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路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引上通往知识大门的正确道路。就这个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一、组织学生归纳共性从若干个别现象中,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认识,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一条探索知识的途径。教师把几篇或几段文字拿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分析、概括,从中归纳出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办法远比教师生“喂”硬“灌”式的讲授生动活泼得多,深刻透彻得多。通过实践,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例如我们讲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翻阅已经学过的《一件珍贵的衬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草地晚餐》等几篇课  相似文献   
44.
变通性又称非僵硬性、灵活性,这是吉尔福特提出的求异思维的第二特性。变通的意思就是不拘常规灵活运用;依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变。作为求异思维特性之一的变通性是指:思维随机应变,不受局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说就是思考问题时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依据现成的材料,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面对眼前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依常规地进行超常的思考,提出脱俗的见解。变通性的重点是个“变”字。变通性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45.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阅读时,只有把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读懂,才能够读懂全篇。因此,培养学生读懂段落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多数文章都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就表达思想感情而言,全篇文章是一个整体。但是,话不能一口气全说出来,而要一层意思一层意思的有步骤的有条理的表达。段落,正  相似文献   
46.
思维按其新颖程度区分,可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再现性思维,就是沿用过去在类似的情境中,自己或他人曾经使用过的方法进行思考.既是沿用过去已有的思维方法,自然新颖程度很低.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因是前所未有的思考,当然新颖程度高.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新颖和独特,或破旧布新,前所未有;或不同凡俗,别出心裁.创造性思维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它的构成主要包括:采用已知的最佳办法,有方向、有范围地解决问题的求同思  相似文献   
47.
年级:初中二年级。执教:宁鸿彬。课时: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今天讲《有的人)。(板书:有的人)请看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生①:老师讲过,对作家介绍的了解,应从名、时、地、评、作五方面去掌握。预习提示讲了名:即作者臧克家;时:作者出生于1905年;地:作者籍贯山东诸城;评:当代作  相似文献   
48.
其二,中心句在导引性语句之后。例如: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螯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螯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螯;一螯,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一段是写自己不大喜欢蜜蜂。段落开头的那句话。是为了引出“蜜  相似文献   
49.
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几点希望北京八十中宁鸿彬1978年以来我一直教初中语文,下面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谈几点看法:一、兴利除弊所谓“兴利”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把语文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正确认识,正确做法,以及教材编写中的经验吸收进来。...  相似文献   
50.
教坛求索三十五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渴望着事业的成功,追求着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成功意味着什么”?特级教师宁鸿彬同志用亲身的经历和探索的汗水,向青年教师展示了一条成功之路。少年时期坚定选择的目标,青年时期为之而苦苦地探索、奋斗,进入中年仍在执着地追求和进取。尽管事业与生活常有矛盾与冲突,尽管工作、家庭常给自己带来困顿与曲折,然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从未使宁鸿彬同志偏离他所选择的轨道。这条轨道上的闪光点,是启迪、是叮咛、是新的起点。在《青年教师之友》这栏中,我们将把教育界前辈的嘱吒、希望,老一代的经验、成就,寄献给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