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2.
原新华社山西分社借用记者高勤荣服刑8年之后,于2006年12月7日被提前释放。国内南方周末、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对其释放大做文章,重提8年前高勤荣入狱之事,多为高勤荣鸣冤叫屈,认为高勤荣是因为当年报道山西运城亿元造假案得罪了高官而被陷害的。这个“记者高勤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大众传媒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众传媒如何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国内一些大众传媒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对这些探索进行提炼与理论建构,并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与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大众传媒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整合研究,创立大众传媒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路静  徐繁  宋万林 《今传媒》2013,(8):51-52
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任志强玩微博改变"大炮"形象到广东第一博"平安肇庆"重塑公安亲民形象,微博给社会大众及组织创造了一个平等、互动、没有界限的形象传播大舞台。交流性的传播模式给一向是"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展示自身的机会,而且微博将各个虚拟的社交圈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传播网络,完全迎合现今大众的表现欲与传播欲,对于个人、组织的形象塑造与改善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致使微博在塑造、改善个人与组织形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微博热现象以及个人、组织形象塑造与改善的案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结合传播学与个人形象研究,达到正确运用微博进行形象塑造与改善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考验记者的新闻伦理控制能力。当下电视新闻记者缺乏或漠视灾难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导致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存在诸多伦理问题。控制好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伦理至少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尊重生命权、多元信息渠道、采访视角独特、零度叙事、亲和的新闻语言和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中国问题观察家Philip Cunningham和《日本时报》前主编、清华大学访问教授岛津洋一有这样一番对话:"《亚洲周刊》最近发表文章,批评亚洲某些国家和地区大学脱离新闻实践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正在变成盲人摸象。"一个学生说。"盲人摸象倒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别摸错了地方。"Philip说。"摸错了地方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不要在课堂上,把摸到的屁股当成一张脸来讲解给学生。"岛津洋一说。①这场对话切中了中国地方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18.
反负控制新闻学中的负控制概念专指各种势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势力)为维护自身的不正当利益或违法犯罪行为,对新闻传播主体的正义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的反人民性控制,即阻挠甚至扼杀新闻传播主体的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活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湖州农村手艺走向市场从而形成农村手艺文化产业,但由于创意不够、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高,农村手艺因此走向没落,传承难继几成绝技。地方报业集团应该以自身优势构建手艺文化资源交流平台,从而促进手艺文化产业入园,用市场机制运作手艺文化产业,将湖州本土的手艺文化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包装,对特色手艺产品实施产业化开发和管理,用以传承抢救濒临绝境的农村手艺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记者、编辑在追求至善至美的新闻报道质量时,把握好新闻角度至关重要。如何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好新闻,关键在记者、编辑是否具有发现和把握新闻角度的深厚功底,是否能熟练运用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和换位思维等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