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62.
人本主义对心理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的认识定位,就是以人性为本位,主张将人性的发展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人本主义建构了邀请心理教育模式,提出了"以当事人为中心、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策略."迷失人性"的学校教育错位呼唤着心理教育范式的变革.建构新的心理教育范式,需要我们坚定和凸现以人为本、以人为贵、以人为重的心理教育人性化理念.  相似文献   
63.
"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为心理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介绍后现代心理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归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教育观,探讨建构我国心理教育范式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新理念.借鉴后现代视角,超越后现代思维,是建构心理教育范式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一、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校新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由于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不适应所引发的。如他们不能自理衣食起居住行,洗衣服、叠被子,仍然期望由别人来照顾。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职校生连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尚不具备,又何...  相似文献   
65.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与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心理科学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景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国家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许多教育报刊开辟了心理教育专栏,发表心理教育研究成果,形成了全国性的交流和研讨气氛,涌现出大批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一些有影响的论著和教材也相继出版。这些对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一  相似文献   
66.
笔者在相关拙文中对导心教学法的基本思想进行过探讨和阐释.[1]思考、探究和建构导心教学法,始终无法回避的是三大问题:人(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心理教育?教人(学生)接受什么样的心理教育?如何教人(学生)接受适合的、优质的心理教育?为了推进导心教学法实践探索的深化,澄清认识中的混乱,有必要从心理教育哲学的视角对导心教学法的教育目标观、过程观和价值观进行探讨.这能够为导心教学法的理论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框架,提供行动导向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7.
积极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标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科学信念1.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积极一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而言的。积极的心理是相对于消极的心理而言,或者说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相比,而不是与另外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评价相比。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它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心理体验。积极是一个带有明显价值导向的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科学概念。在社会文化变迁进程中,对于什么是积极品质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节约、勤劳、谦虚、朴素、沉默是倍受人们推崇的积极品质,而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68.
69.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作出理性分析和匡正,以防心理教育本质被曲解和"异化".  相似文献   
70.
一、班集体建设的个体发展功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通常我们把建设优秀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的工作目标 ,但在素质教育的意义空间里 ,班集体建设是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服务的。班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教育的途径、教育的力量、教育的主体 ,具有多方面的个体发展功能。(一 )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 ,就是个体加入社会系统 ,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教化的主要执行者 ,学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