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部门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传统之一。它在培养目标、资金来源、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区域分布、招生与就业等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但是在本位利益驱动下也存在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行业垄断等弊端。部门办学改革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变迁密切相关,具有双重影响。我们应结合国情,扬长避短,继续推进部门办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2.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从华人移民文化变迁和区域文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儒学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特征、演化轨迹与积极影响,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高校自主招生三种模式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招生是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权利,其实现途径具有多样性。现行自主招生的三种模式,在选拔标准、招考方式、招生范围、作用与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选拔学术型人才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既有自主选拔,也有统一考试;以选拔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面向本地区自主招考。各类自主招生试点不断扩大,招考方式兼容互补,促进了高校招生制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35.
张亚群 《甘肃教育》2014,(20):24-25
正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新闻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认为教育新闻无非是一曲音调平淡的歌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育新闻常常围绕着开学、放假、考试、毕业而发生,难免会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印象。其实不然,虽然教育工作是常规性的,但是教育的主角在变,时代在变。因而,作为教育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是,怎样努力把平淡的"歌"唱得不同凡响,从"歌"  相似文献   
36.
37.
陈焕章的儒教观,既受康有为思想和留美教育的影响,也是特定时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产物。他以西学方法,系统阐释儒家经济学说与宗教思想,将儒学改造为"孔教";其思想内涵包括孔教的性质、地位、作用、传播方式与改良等问题。他"昌明孔教",并非复古守旧,而是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改良孔教。其儒教研究著作及办学活动,促进了国学人才培养和儒学文化的现代转型,对于中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8.
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招生考试,作为近代中国私立大学自主招生的典型案例,其特点有六:自主招生,分工明确;标准严格,宁缺勿滥;多处设考,方便考生;审核免试,多元入学;缴费入学,注册规范;奖励优秀,补助贫寒。严格的招生标准与完善的入学选拔制度,使厦门大学招来大批优秀生源,培养出众多精英人才。透过其自主招生考试实践,总结经验,能够加深对高校招生考试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当今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9.
弘扬中华教育传统不是复古,应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与鉴别,存优汰劣;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蕴,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弘扬教育传统,必须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需要,做到多样化、形象化,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文化感染力。  相似文献   
40.
商场作为公共场所是人员密度最高,流动量最大的场所之一,一直都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当前商场自身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讨如何让科学,合理,有效开展"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