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考试文化是对考试活动的理性认识,它包括考试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媒介载体等构成要素,发挥文化整体的功能。运用文化学理论,阐释考试文化的内涵、类型、特征和教育影响,可为当今基础教育考试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实施“双减”政策,需要构建良好的考试文化,以科学理性、公平公正、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转变考试观念,淡化竞争,重视反馈;变革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改进考试功能;选择适宜的考试内容,提升考试质量;科学规范校外培训项目,保障学生的教育公平和学习权益。  相似文献   
42.
我国中学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大量引入近代科学知识,并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学校教学之中,建立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  相似文献   
43.
张亚群 《成才之路》2009,(15):I0005-I0005
一、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其必要性 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教学之中,逐渐形成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是高中课程分科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权。这里的“适当”。一是指时间上分科不宜过早,二是指分科应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与能力为依据。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会大学建立了独立灵活的招生考试组织体系、民主公开的招生考试程序和科学合理的考生分类方法,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为当今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实践表明,大学自主招考应建立健全规范的制度,在民主决策、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凸显学校的个性特征;应以生为本,实现人才选拔目标和考生求学意愿的最佳平衡;要加强招考数据的实证分析,服务于招考改革和人才培养活动,实现选才与育才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5.
人们常常对二三十年代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津津乐道:学生分别报考几所大学,被录取后自己决定上哪一所大学;一些名校曾破格录取在文史、英文学科特优的考生,如卢冀野入东南大学,钱钟书、吴晗入清华大学,臧克家入青岛大学。在民国中后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的变迁,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生较大变化,从单独招考逐渐向政府计划与统一招生考试过渡。探讨这一阶段高校招考制度的演变轨迹,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近代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演化规律,为当今高考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6.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考试评价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从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以来,有关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继续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条就是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影响到世界教学理论流派的形成与演变。赫尔巴特的理论遵循柏拉图的“道德即知识”的思想,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他…  相似文献   
47.
西南联大是联合办学的成功典范,它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校长民主治校、教师严谨治学、职员高效治事、学生刻苦求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得益于三校相似的办学理念和师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本试图通过对这种管理模式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为今天的联合办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高校书院制改革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探索,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密切相连。当今高校开设的书院在层次、时空分布和功能模式上呈现三大特征:高水平大学是书院制改革的主力军;书院数量逐年增加、地域分布广泛;书院类型以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为主。就发展导向而言,书院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观念、实施方式等因素影响,高校书院制改革还存在功能泛化、运行机制不畅、思想精髓传承不足、通专教育分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书院制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促进高校书院建设与学校办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弘扬书院优良教育传统,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现书院与学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9.
发展观的转变是高等教育思想转变之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高科技发展的严峻挑战,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深化改革,以适应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为先。这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包括方方面面,教育发展现是其中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指导思想。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不仅制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决策,也影响高等学校其它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来看,发展高等教育,不仅要求把生数量增长、办学规模扩…  相似文献   
50.
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兴起于1905年的教育大变革,其动因主要源于国内科举考试的废止及国外政策的吸引。从留学生构成、学科选择,到留学管理政策、留学国别趋向的演变,都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持续不断的“留学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