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二战后,世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虽只有十几年时间,但关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早在50年代就有学者明确提出来。《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以下简称《文集》...  相似文献   
52.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是以废除科举制度为突破口 ,由此推动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受科举考试改革迟缓的制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招生入学、教学过程、毕业考试等环节上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阶段 ,外来性占主导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近一步发展 ,新式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地化  相似文献   
53.
人才观与考试观,属于广义的考试文化范畴。本文从科举学的视角,辨析葛洪的人才观与考试观的内涵、特征、地位与影响。葛洪认为,治国以致贤任能为首务,用才取士不可以不精择、详试,考试选才可励勤学、绝人事因缘。从考试文化的历史演变来看,葛洪有关人才价值与标准、选才原则与途径、考试功能与方法的系统论述,成为隋唐科举考试之先声。其独具一格的人才观与考试观,在科举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考试文化建设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56.
主持人语     
<正>考试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才评价和选拔的需要,对于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本期四篇论文,以"教育考试政策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高考招生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政府和高校调整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政策,实施"招生协作计划"、"专项计划"等举措,旨在  相似文献   
57.
经济教育变革引发的高考招生区域失衡与生源阶层差距扩大,是实施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政策的直接动因。本文分析此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实施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配套改革建议。主要包括:切实贯彻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高考招生专项计划选拔的公平公正;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就业条件,减少人才外流;协调"异地高考"等改革举措以及继续调整部属院校招生属地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某地下商场为对象,依照相关审核规范、标准,对其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进行了简要评析,通过定性分析,找出该建筑消防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关注的关键点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9.
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兰州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精度高,并从实践上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兰州市空气污染预报的可行性,为信息社会的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中西古代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人"为宗旨、藉由经典传授而发展心智的教育,其历史演进对各自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形成两种通识教育传统,包括以儒学为核心理念,兼容诸子学说、佛教文化的古代大学教育传统及以西方大学制度为组织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其中所倡导和实行的育人为先、通识为本的大学理念,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品德与才学并重的师资标准,民主治校和兼容并包的管理方式,注重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导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