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6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1):6-I0002
1981年春,当时还是副总统的乔治·布什乘"空军2号"飞机赶往外地执行公务。突然,他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紧急电话:"出事了,请您尽快返回华盛顿。"事非寻常,"空军2号"立刻调头,改变航向。几分钟之后,布什从收到的密电中得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里根总统遇刺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262.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3):7-I0002
有些做出成绩的班主任找魏书生谈心,很难过地说"我们也愿意当班主任,愿意搞改革,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肯定,受到了褒奖,也很高兴。但紧接着嫉妒就来了,闲话就来了,谣言也来了。我们真忍受不了这东方式的嫉妒。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63.
1982年8月1日,32岁的魏书生与陈桂芹结婚了。结婚前,许多人问过他择偶的标准,他只是说:"支持我看书,支持我工作。"魏书生是幸运的,陈桂芹就是这样一个好妻子。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了。在好妻子陈桂芹的支持下,魏书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荣誉。在他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魏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今  相似文献   
264.
和成年人不同,小学生写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素材和练笔。从这个角度讲,写日记时应尽量把内容写得具体。  相似文献   
265.
抄格言实验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36):I0002-I0002
魏书生小时候,一本《今古贤文》不知读了多少遍。“尊人者,人尊之”“隐其恶,扬其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万次口号,抵不上一次行动”“聪明的人改变自己,糊涂的人埋怨别人”等许多格言,一直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就像指引他肓行的明灯。  相似文献   
266.
正19.杜威一、生平介绍杜威(1859-1952),成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小时候,显得有点害羞,填字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公认的以为书虫。15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  相似文献   
267.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32):F0002-F0002
正32.刘仙洲一、生平介绍刘仙洲(1890—1975),原名鹤,又名振华,字仙舟。生于河北省完县一个农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4年考取公费,进入香港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18年获得香港大学工程科学学士学位。1924年,担任中国最早开办在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校长。1928年,他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兼工学院机械工学系主任。1931年,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工作。在之后6年中,他对机械系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工厂和热工试验室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68.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20):F0002-F0002
20.怀特海 一、生平介绍 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的创始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兰姆斯格特,其父是牧师。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怀特海对教育也很感兴趣。188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14年受聘为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学教授。1931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怀特海的基本论点之一就是,自然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它处于创造进化的过程中。但与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的柏格森以及更早的唯灵主义不同,怀特海试图用近代物理学和数学上的成就创立其活动过程哲学或有机体哲学。怀特海强调,认识是经验主体的一种机能,认识的任务在于分析感官知觉中的自然界,而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包容”客体的过程。他把主体称为“包容统一体”,把客体称为“感官对象”,认为客体的性质不在于客体中,而是由主体的认识机能产生的,正像疼痛在我身而不在割我之刀上一样。因此,怀特海指出,“世界是在精神之中”“我们在世界之中,而世界又在我们之中”。怀特海对数学,尤其是对现代逻辑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9.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27):F0002-F0002
布卢姆(1913-1999)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掌握学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生于1913年。1943年,布卢姆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教育博士学位,随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的主考人。从1944年起开始在芝加哥大学的教育系任教,并在1970年被授予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的称号。布卢姆早期专注于考试、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1965至1966年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的主席并且是国家教育成绩评价协会(IEA)的创始人之一。由于布卢姆在教育研究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他在1968年获得约翰·杜威学会颁发的杜威奖.1972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奖。  相似文献   
270.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33):F0002-F0002
正33.陈鹤琴一、生平介绍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人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人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