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沿袭了本科教学的模式,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分析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加强毕业设计管理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分析解决了其它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2.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保障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社会学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失范,进而引发师生冲突,解决师生冲突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师生的互动,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交谈则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成为推动西方各国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师学习是实践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改革语境下,教师学习政策实践与研究因循不同理论脉络分为基于标准的学习、基于个人专业发展的学习及基于学校的学习三种路向.本文据此开展述评,认为应拓展教师学习的理论视野,系统性整合不同路向的教师学习及专业变革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64.
在社会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记者往往要谨慎,避免侵犯名誉权。防范名誉侵权的方法有许多,其中的一条就是不可听信道听途说,要保证新闻有可靠的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据官方”,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那么,“据官方”就是进了保险箱吗?  相似文献   
65.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会计模拟实验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大学里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美术专业的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较为薄弱的英文基础.交际法教学是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一种教学方法,表现出了因人而已,因材施教的灵活性.本文作者通过4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交际法教学运用在美术专业的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所体现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中,小学教育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其教学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目前,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非常不尽人意,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对此,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国外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开始了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初期,无偿分配是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要方式。我国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行政管辖区为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可以降低大流域内排污权交易成本,据此认为在大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可以以行政管辖区为主体。提出按需分配法、改进的同比例削减法、排污绩效法、综合法、环境容量法等5种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各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时,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在淮河流域当前发展阶段,应主要采用综合法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69.
70.
"流氓软件"是继计算机病毒后破坏网络和谐的又一大公害,由于这类恶意软件没有法律约束又暗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近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多起反流氓软件诉讼案件,同时民间联盟给流氓软件制作与发布者施以舆论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尚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出现了较大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