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对于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实施途径:直接道德教学与间接道德教学,人们往往贬低前者而盛赞后者,认为前者就是道德灌输,实效很差;而后者效果非常好,甚至完美无缺.其实这种认识是笼统而片面的.实际上,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只有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2.
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2卷第3期刊登了王策三教授的一篇文章:《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以下简称《评论》),文中对近些年来在学界几成定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批判,得出了许多有违历史逻辑的观点。一、“由  相似文献   
53.
张正江 《中国德育》2007,2(5):50-51
目前,儿童读经活动正在悄然兴起。据初步统计,台湾、香港等地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约有三百多万,大陆参加读经的儿童约有二百多万,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关于儿童是否应当读经,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但读经活动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必然是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的。因此,对读经活动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一种绝对化、片面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结合儿童读经的指导思想、原则、实施等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4.
素质与教育问题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与教育问题的早期研究●西南师大张正江素质教育是八十代后半期产生的。但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前,这一段时期,人们对素质与智力、能力和教育等问题已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是对素质与教育问题的早期...  相似文献   
55.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发展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类社会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对这一历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阶段划分。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将它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阶段。无疑,这一划分是非常科学的。但这只是划分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一种维度,虽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维度,但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认识目的,人们还可以从其他的维度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57.
生活德育所猛烈批判的知性德育是且只能是实然的知性德育,而非本然的知性德育。道德有两种形态,相应地,道德教育也包括品德教育(或道德规范教育)和知性德育两种,后者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是德育家的理想追求。当代西方的知性德育偏重于形式与能力,忽视了科学的道德知识、道德真理等实质内容。只有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才最有可能获得科学的道德知识、道德真理。知性德育的直接目的不是培养"有道德的人",而是培养真正"懂道德的人"。当前,我国学生在道德方面的"知行分离"现象在于其"知"非"真知"。真正"懂道德的人"必然会经常作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8.
一股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正在我国流行,要求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我国学校道德知识教育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但是那些问题并非道德知识教育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由被扭曲、异化了的道德知识教育所产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知识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知行统一"不能作为判定德育目标实现与否和德育实效如何的惟一标准。道德知识教育与生活德育本来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因此,需要对道德知识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并重新认识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生活德育论面临几个难题:道德是生活的目的,还是生活的手段?如何生活才能获得幸福?道德为什么能使人幸福?没有道德的生活为什么不幸福?这是我国著名德育学家鲁洁教授几年前提出来的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有幸福与否的生活、道德与否的生活,等等。道德统计规律表明,只有道德地生活才能获得长久而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60.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