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前不久,我校数学教师就一位青年教师的教研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处理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问题,两派观点鲜明,颇具代表性。【课例简述】一、由负迁移得出错误结果。1.复习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  相似文献   
32.
徐友新 《湖北教育》2006,(11):15-16
新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现象,也就是“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本位,一切从数学出发,以数学内容为核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数学内容为核心,以数学思考为灵魂。  相似文献   
33.
最近,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当心“去数学化”》一文,文章不长,寥寥七百余字,但读后,感慨良多!张教授在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  相似文献   
34.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封闭性,即局限于课堂之内学数学.表现为:教师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身边周围的其他学习资源视而不见.不管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习惯性地将教学封闭在课堂之内,上课意味着学习开始,下课意味着认知结束,教学过程被枯竭为“教教材“与“学教材“,教师很少让学生多渠道地从课外获取数学知识.   ……  相似文献   
35.
一、填一填。1.百十个百十个()()()2.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数是()。3.将47、25、68、52、39、87、93这几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4.先找出规律,再填数。⑴20、25、30、()、()、()、50、()。⑵11、22、33、()、()、()、()、88。⑶39、37、35、()、()、()、27、()。5.在21上连续加7,所得的和是()、()、()、()、()、()。从90里连续减9,所得的差是()、()、()、()、()、()、()。6.1元=()角6角=()分4元=()分25角=()元()角5元6角=()角7.()角()元()角()元()角8.20元可以换()张10元,可…  相似文献   
36.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37.
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也就是说,教育手段必须为数学内容服务。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近来似乎不再正确了。君不见,评价  相似文献   
38.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开展这类学习活动,有个好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统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晋学习内容,现行教材中提供的例子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现实教学需要. 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综合与实践”的好问题?好问题如何研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9.
40.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