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一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对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作文的诸多作用,以自己的感化力使受教育者体验到应有情感,并通过情感的感染性和迁移性功能,激发情感反应,促进其健康成长,成为一定教育目标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合理开发家长资源为教育所用在整个系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小学生平均有2/3的时间与家长一起生活,小学阶段又是获取生活知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更离不开家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实习课的教学形式一直延用“讲解——示范——模仿”的固定模式,即实习指导老师首先根据零件图讲解工艺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对该零件的加工进行示范操作,最后是学生模仿性地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实施和控制,但它往往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能得到充分发挥。作者在指导轮换工种(即除车工以外的铣、刨、磨工种)的实习教学中力求打破传统的束缚,现介绍如下:一、明确实习目标职业学校(院)的学生,为在毕业后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般学校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4.
在常人眼里,普遍认为实验班的学生就是只会学习。我常年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我认为对实验班的学生而言,成长是前提,成才是目的,实验班的老师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尖端人才。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促进学生成人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科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学素养教育,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本文重点研究渗透科学素养的策略,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素养培育两者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使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6.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曾经很流行的分数,如今人们都忌讳谈了,打成绩改用等级了,似乎这样就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其实,分数仅是外在的量化表现,不必忌讳谈分、用分,关键是怎样看待分数,怎样利用好分数。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以分数为载体,通过量化分值管理班级,引导学生“为分数而努力,以挣分为乐趣”.对学生宴旋素质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兴趣驱动到双育融合的区域高中语文教学范式的研究始于2007年,至今已有16年。该项目以激趣为主要教学手段,打通了多民族学生融合的课堂脉络,让学生在兴趣中表达展示、在师生互动中碰撞思维,跨“民族”融合文化与思想,将单一的成绩评价体系演化成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的“N+1”评价体式,以“引—探—导—测”为教学主线,在新疆多所学校实验推广,实现了以普通话融合各民族文化的教育进程,逐步形成了适合新疆教育教学的双育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金凤 《考试周刊》2013,(24):99-100
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英语学困生群体,教师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努力提高英语成绩,使他们不掉队。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动背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较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应率先担当起培育具有较高科学素养人才的重大任务。可升学压力的现实导致语文课中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从教材、学生、老师三方面入手,以大量的课堂实例来证明小学语文课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切实可行。关注科学素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反而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完善人格,提升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