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2,(16):22-23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被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当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下面结合实践与认识相互转化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谈谈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恰当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五册“分数初步认识”单元,教材编排了两种形式不同的线段图,10幅是无方向的,4幅是有方向的,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线段图是介于实物(或图片)与抽象分数之间的表现形式,因此用线段图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2.有方向线段图有原点、方向、单位长,实际是初中数学中的数轴,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感性上认识,为今后初中学习打基础是非常必要的;3.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其主要的思维形式。 为了使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义务教育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编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活泼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深入钻研这些插图的编排意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第一册教材“9加几”例1—例2三幅插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9加几”是“凑十法”进位加法教学的开始,是本单元教材的重难点内容,直接影响整个单元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14.
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思考方法,即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若干属性相同,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事物还具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具有某一属性。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类比的内容,在以旧引新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旧知,类比推理,建立概念获取新知,对促进学生探索掌握新知,开拓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并且还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由一步计算发展到两步计算,是学生在认识应用题结 构和学习解答应用题方法上的一次飞跃。解答两步 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提出 一个中间问题。怎样找出这个中间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九 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独立成块编排了 连续两问的加减应用题。这样编排,既可以提高学生解答 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又对集中地为第四册第一单元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怎样搞好这部分 教材的教学?根据我们的试教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本单元教材是第二册课本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计算重点教学内容的继续和扩展。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连续两问的加减应用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四则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则是两位数加减法则的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与通用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被普通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当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要使学具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得恰到好处,首先要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然后才是怎样用的问题。关于前者,目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有的认为低年级要用,高年级不需要;认为新授课要用,预习和练习课用不着;认为几何知识教学要用,其它内容不必要。还有人认为不管什么情况,用得越多越好。笔者认为,这些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