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章法论是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属于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章学专著,书中虽然没有提出“章法”的概念,但他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却明显地存在着。可惜,章法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阐释和评价。郭晋稀说:“《熔裁》是探讨熔意和裁辞的。”(见《文心雕龙注译》408页)詹瑛把《章句》列入“修辞学”。(见《刘勰与〈文心雕龙〉》76页)牟世金认为:“《附会》近于所谓篇章结构问题。”(见《文心雕龙译注》88页)周振甫宽泛地说:“《附会》  相似文献   
32.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语文教育学》,是四川师大刘永康教授带领一班新派学者编著的一部适应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全国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材。这部书洋洋55万字,扎实厚重,在同类教材中,前所未有,不但为高师中文专业师生提供了引领人门的好教本和好学本,而且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在职进修的好读本。笔者作为从教语文48年的老兵,亲历了“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过程,拜读此书,收益匪浅,感佩作者们与时俱进,全面开拓,给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33.
对于文章的结构,叶圣陶习惯用“组织”这个术语。在《作文论》《文心》《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等专著里,都设专门章节阐述了这个问题。 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所以篇、段、节、句都要逐一留  相似文献   
34.
张寿康先生是现代文章学的倡导者。他的《文章学古今谈》一文,揭开了现代文章学研究的序幕。在这篇文章及专著《文章学导论》中,展示了他对文章学学科体系的大部分构想。他不仅进行大量微观研究,而且还亲身从事文章学的教学工作。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建立了文章学学术团体——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他为现代文章学学科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倡导的文章学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35.
察势·知音·选优·求精──文章编辑的基本规律曾祥芹文章的编辑活动表现为“选题组稿──鉴审取舍──加工编排──读样推荐”的过程。编者在文章“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三大流程中,充当着作者和读者的中介人,担负着文章生产与消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产...  相似文献   
36.
37.
快速作文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作文原理论曾祥芹快速作文是当代中国文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它执行了信息时代的无声命令,开发了精神生产的智力能源,展示了语文教育的高科学技术,因而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青睐,很短时间,风行全国,单是各家的实验班就上万个。自1993年7月成立了《全国快速...  相似文献   
38.
实录用心灵品读——我上《记念刘和珍君》执教/窦爱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这一次,我想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教法,于是备课时干脆扔开“教参”,像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一  相似文献   
3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取向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处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应怎样把握个性化理解和理解的随意性之间的区别?等等,以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偏差。下面这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0.
读了《中学语文》第五期洪镇涛老师的文章《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很受启发。尤其是篇中一个秀句,深得我心:“学习课文的目的,无非是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这些,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在对文章的感受和领悟上,统一和落实在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之中。”笔者也想“随声附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章运动中学习语言。一、在语言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认真研究语言,谙熟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体学、修辞学、逻辑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