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2.
试析当代我国学校教育公共伦理资源的亏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玉华 《中国教育学刊》2006,5(12):25-27,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与深入,学校场域中,政党精神伦理的祛魅成为一个不争事实.井感染式地造成了我国学校在学生公共伦理精神培育中伦理资源亏空的事实。在公共伦理精神养成的主阵地——班级生活和课堂教学在此方面的使命弱化,以及学校培育关键人——教师公共使命的式微是最典型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学校对公共伦理责任承担上的不充分。  相似文献   
33.
一、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 成熟形态的班级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西方,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单位.随着岁月的推进,其基本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最初定位的经济节约功能到个体社会化功能,再到民主国家公民的培养,班级的功能被不断丰富着.  相似文献   
34.
35.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使农村弱群体在融入社会中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成人教育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提高素质,这样才能让农村弱势群体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中来,真正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人教育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农村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首先,应该出台成人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开展成人学习活动,来大力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再次,拓展成人教育功能,不断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后,培养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形式、作用.说明了思维导图应用的一般程序,包括布置任务、学生画图、全班展示、交流研讨、优化完善.用案例进行了解析,并对导图进行了升级,从而进一步领悟出思维导图绘制的本质.  相似文献   
37.
为丰富和完善企业校园招聘理论,帮助企业理性选择招聘院校,从而提高招聘的有效性,通过回顾校园招聘研究现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将影响企业院校选择的因素归为三类,即主导因素、限制因素和促进因素,结合市场细分理论构建了企业招聘目标院校定位模型,并据此介绍了企业选择招聘目标学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学科责任人作为学校基层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其教研基本功的提升价值不可小视。整体上,学科责任人的教研基本功包括:善于营建乐于探讨真问题的团队文化;对教师进行价值引领;系统策划和实施长时段的教学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有节律""有节点"的教学研究实践;善于读懂教师团队,建设能上能下的教师发展梯队等。为此,学校领导要能够在赋权和教研条件上提供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脉络及当代走势,指出了不同的班级管理的基本主张、针对性、效果及其命运,并分析了当前美国班级管理理念发展的共同趋势与特点,供我国教育界思考和变革班级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个体认知风格与教育之关的研究认为,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记忆,思维,知觉,学习,问题解决和社交等领域,共同表现出的较为稳定的信息加工倾向或习惯,在班级授课制中,“同窗之下,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可部分归结于个体-认知风格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