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接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阳 《职教论坛》2008,(12):44-46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对四川省三所高职院校3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1)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总SAQ、自我评价因子、自我接纳因子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大学生在总SAQ、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上均高于女性大学生,并且男女大学生在总SAQ与自我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是否独生、专业、来源地、年级等变量在总SAQ、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2.
报业具有传播渠道,积累了丰富的注意力资源,可以从原来的“将注意力卖给他人”变为“将注意力留给自己”,整合传播渠道优势,用以推广新的服务或产品。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县东街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其历史地段在名城保护与发展中的相对弱势和实态困境,破解历史地段的复兴难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14.
作为我国媒体融合工程有机组成部分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从“谋篇布局”的初始发展阶段,进入“检验成效”的深度发展阶段,“建强用好”成为检验建设效果的评估标准。其中,“建强”是人员、设备和资产等硬实力的打造,“用好”则涉及更为复杂的运行过程追踪和效果评估与优化。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效果评估标准普遍存在“技术至上”的倾向。对此,本文提出应聚焦用户与融媒体中心的互动关系,从“可供性”的认识论出发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评估的理念进行修正,并提出了“物质-感知-关系-想象”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供性分类框架,主张通过用户的分群体调研来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可供性动态清单,进而完成融媒体中心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评估,以“可供性”为准绳“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115.
曾培伦  朱春阳 《新闻界》2023,(11):12-22
早在上世纪末,由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跨媒介融合实践就已在全球广泛开展,但2014年却被我国各界公认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共识的背后不仅有顶层设计的安排,更有来自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深层驱动。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考察2014年这一制度变迁“关键节点”背后技术、市场与政治三重逻辑的转换,以及三者如何在政治沟通维度实现了汇流。研究还认为,2014年以来所产生的融合效果悖论,需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宏观目标下以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推动理性交往的方式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