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课改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课改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偏颇,也出现了某些教学操作的偏差。因此,践行新课程必须遵循辩证法。一、在学科性质的把握上要辩证针对传统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92.
软化学科界限,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自然、社会、人的综合,要强调评价内容与形式的综合化,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3.
一、主题生成安溪铁观音,香飘四海,誉满天下。人到安溪,不喝铁观音,就难品评安溪情。我校抓住这一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展了一个主题为“悠悠茶韵,浓浓乡情”的征文比赛,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独特的茶文化氛围中。这节习作讲评课就是在本次征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征文  相似文献   
94.
本设计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各个板块以专题贯通,捆绑整合,在一体化中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同时把口语交际作为一种对话背景,前呼后应,沟通读写,联系生活,力求体现教材的整合性和学习的综合性。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95.
“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96.
文本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被大雨冲掉了几片花瓣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不再是最弱小的了。选编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7.
设计评析 本设计最大特色是“有趣、有效”。具体体现在:1.有趣。本教学设计破除“范文式”的指导方式.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活动式”进行习作教学.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导点拨、自由表达上下功夫.把习作指导融于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氟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习作过程中。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习作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习作就会变得富有情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们认为,语文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除了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外,还要突出“三化”,把握好四个关系。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必须突出“三化”1.语文生活化——在模拟语境中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实践”的手段,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把人们共同使用的规范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99.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 ,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一种信息社会特有的全新而且必备的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 ,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 ,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 ,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1 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0.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为此笔者就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前景作一粗略的描绘。一、以计算机技术为“课堂”,拓展语文的学习领域1.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 ,处处是课堂。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 ,其地点是固定的 ,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 ;时间也是固定的 ,只有每周几节。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通过互联网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 ,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 ,哪里就有语文课堂 ;只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