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使传统思想现代化和西方思想中国化,梁漱溟吸收了许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来完善自己的理论。但就总体而言,梁漱溟所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作,更多地表现在保守、落后、空想甚至错误反动的成份。  相似文献   
22.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性质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民族化、教育社会化和教育主体化的有机综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是教育由传统走向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不断改革、内在消解和超越的过程,是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个人理性化、社会系统开放化的互动过程。实现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国家民族命运所在,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3.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斗士,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轨迹。他主张“欧化”、“世界化”,主张民主、科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他始终坚持“五四”精神和反帝斗争大方向。其中西文化观的不足之处是空疏和偏激。  相似文献   
24.
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河南商丘,为古黄河下游南岸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文化源头在商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现象.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导引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到了汉朝,流风所致,梁国(都商丘)经学独树一帜,其中<易>学和<礼>学代表了整个西汉儒学发展的水平.至北宋时,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建在商丘,绝非偶然为之.因此,研究商丘上古时期文明对研究黄河流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清朝的统治残喘到1905年,种种迹象表明它必死无疑了。20世纪初开始的新政,其改革的范围和力度都大大超过了戊戌变法,取得的成绩也非戊戌所能比拟。但功绩巨大的教育改革所培养的人才起而反对清朝,兵制改革成就非凡,新军却成了推翻清朝的排头兵,符合实际的路矿国有政策成为清朝灭亡的导火线,主观动机良好的预备立宪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所有这些说明,老态龙钟的清朝在权威资源与公信力总丧失的情况下,自己无论怎样折腾都很难激活必死的命运,做坏事更不必说,即便是做顺应潮流的好事也为千夫所指,为群众所诟骂,整个社会、整个社会阶层都不买帐,这个统治也就无论如何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相似文献   
26.
宋钘是先秦诸子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博杂而又明晰,他既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小说家,也不是荀子所说的墨家以及《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谓“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道家。仔细分析,宋钘应是一个继承道墨、融合道墨、发展道墨的思想家,他把并不融洽的二派的不同的思想很微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宋钘与尹文同游稷下,但又不同于稷下学派,可以说他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先驱和盟友,其思想更多地表现了不顾自身、博济众人的热心救世精神。  相似文献   
27.
单士厘是我国近代较早放眼世界、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日记集《癸卯旅行记》集中反映了她为国为民的思想,如较早地关注中国教育问题,蔑视封建礼法,提倡文明开化,启蒙妇女解放,反对殖民侵略等。  相似文献   
28.
王亥是重要的商先公之一,其活动的区域在南亳,即今河南商丘一带;王亥生活时期的社会形态为由部落向国家的发展时期,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也开始萌芽;王亥“宾于有易”,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  相似文献   
29.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少好学,博通群书。“于书,读不过三徧(遍),终身不忘”,“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曾起草。”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末进士,时其兄张晓已位监察御史。巡初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后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乱起,张巡挺身下位,忠勇奋发,率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今河南宁陵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三点一线,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30.
钱玄同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长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他是古文大家章太炎的高足,“本其师传,复运以科学方法,参以新获材料,卓然成当代大师”。他在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制作和简体字的选用、推行等方面做了许多切实的奠基工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于反封建的需要,钱玄同因其主张偏激而遭后人微词,又因为他在“五四”以后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主张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而为一些当代研究者所不满,从而造成对他文字改革的功绩重视不够,研究冷漠。本文试就钱玄同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作以粗浅论述,以期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