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每年的班干部、队干部轮选是许多学生都会经历的,学生满怀企盼地参加竞选,面对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成功当选;二是竞选失败。面对失败他们会经历情绪、情感上的困扰,不同性格的小学生便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或自卑,或忌妒……这些不良情绪若不及时调整,就会转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就需要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课程变革是文化变迁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文化的变迁使课程变革成为需要和可能。本文以文化发展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为线索,分析了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变迁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影响,进而从文化角度分析内蒙古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即文化交流中的"失衡"、文化冲突中的"妥协"、文化融合中的"迷失"以及文化变迁中的"碎片化"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进一步深入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课程文化自觉理念为指导,促进内蒙古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杨志娟 《考试周刊》2014,(28):100-101
随着世界统一化的发展,语言学习越来越重要。学生只有打好语言基础,在社会竞争中才能有立足之地。新形势下,高中也开设了日语课程。但是,学生没有相应的日语语言基础,必须从零学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寻找日语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对新形势下实施高中日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做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提高日语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历史图片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历史图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原本复杂的历史资料呈现给学生,让重要的历史信息变得直观化、简单化,更易于学生接受,而这是文字教材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探讨历史图片的开发和利用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志娟 《中小学电教》2012,(11):100-100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些学生较早地接触计算机.对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针对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使...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标的活动中,行为受到阻碍、干扰或遭到失败,致使其动机得不到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的情绪状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失败是成功之母"等,无不说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在教育领域也比较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明显,为改善这一困境,不少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部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在中小学的应用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怎样让数字图书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让学校师生了解、认识、使用数字图书馆?如何使数字图书馆在中小学得到有效应用?这些问题对数字图书馆在中小学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探究了数字图书馆在中小学有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领域中,有关课程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可以分为学科、经验、计划、预期结果和目标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课程定义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课程的实质,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笔者在理解、分析上述四个维度的课程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论视角的新经验论,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让人们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审视课程。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均为情辞兼备之佳作,其语言融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为一体,堪称语言之典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进行灵活多变的朗读训练以及恰到好处的技巧指导,珍视学生因人而异的体验表达,鼓励学生读文时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让朗朗书声中饱含浓浓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