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体验的课程理解观认为:课程语言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情本身”,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重演.这种提法吸收了主观主义课程理解观注重理解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长处,避免了“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主观主义困境;同时也吸收了客观主义课程理解的客观依据之优势,避免了将知识当做课程理解客观依据的客观主义困扰.  相似文献   
52.
杨道宇 《教师》2013,(17):125-126
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图片有着不同的制作要求,本文将就如何把握不同类型的数码图片后期制作的"度"作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3.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智慧,使学生不但成为有道德的技术能人,而且发现专业之于自己的意义;将教学内容定位为专业经验本身,而不是专业活动所涉及的"物中之理";将"以事定教"作为教学的基本策略,使学生学会做事;将专业实践智慧自身的显现方式,作为确认学生专业实践智慧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4.
文章通过对杜威德育理论根基、内容以及过程的梳理,再对比当今道德教育的世情,发现杜威的德育论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过度地倚重实用主义,用道德经验代替道德本身,用动机淹没敬畏,想和做的分离,能力道德沦对人文的忽视,定向思维的弊端。针对这些德育问题,笔者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求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5.
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面临"信息化""道德滑坡""职业枯竭"等时代挑战的今天。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现象学反思,本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技术化",即让教师掌握解决教育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育目的。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还期望对教师进行"伦理化",从而将外在的教师职业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职业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依据职业规范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教学行动。然而,"技术化"与"伦理化"虽有助于教师将工作干好,将工作干对,却难以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教育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为此,教育专业化还须"意义化",从而使教师发现教育的真谛,并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本研究希望能引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对教师专业化"意义之维"的重视,注重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6.
杨道宇 《教育科学》2012,28(4):21-25
"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之间的"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决定了书本知识的根本使命在于尽可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决定了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物本身"。对于师生来说,"事物本身"首先意味着要学习的"事本身",其次才意味着"物本身":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为了做事,通过做事,学会做事的过程,而识"物"则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理解的任务,师生应将自己的主观努力引向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物本身",而不是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57.
探析女大学生价值观向传统价值观回归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其角色定位是令人瞩目的,然而在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却出现了向传统角色回归的趋向,本文针对当前女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分析造成其价值观向传统回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8.
阳明心学在与朱熹理学的争辩中逐渐沉淀为中国两大古典教学传统之一,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教学文化的基因与血脉,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以保国救亡为特色的近代教学改革和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现代教学改革,从而使近现代教学改革呈现为“以中华心学为本体,以西方文化为功用”的基本格局。然而,阳明心学却在现代中国教学研究中遭受主观唯心主义的误解,从而使中国学者对阳明教学思想的研究谨慎而稀少。现在的问题是,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思想在当今社会所显现的巨大教学价值,使得我们必须正视阳明教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反思过去的误解,端正研究的态度,完成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