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文章学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以写实为主的文章即普通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专业文章(新闻文、史志文、应用文、学术文等)、变体文章(文学报告、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文等)的读写听说规律的一门科学。”[1]作为  相似文献   
22.
经典小说的基本构件是人物、情节、环境三大元素。细致地塑造人物是经典小说的中心任务、应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巧妙地设置情节是其文体特性、独特追求和重心所在,生动地描绘环境是其特殊要求、基本品格、根本目的。这些方面基本上体现了经典小说三大元素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3.
杨道麟 《焦作大学学报》2012,(4):98-101,105
文章美同世界上其他美的事物一样,大致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因素。因此,研究文章美,应当着力研究它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熔铸。文章美是文章作者的审美理念和审美实践的结晶,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在文章中的统一体,也就是文章的内容美即"正确、深刻、鲜明、内化"的意旨美、"真实、典型、新颖、系统"的事料美、"健康、尚质、适量、出新"的情感美与文章的形式美即"完整、匀称、间隔、侧重"的结构美、"简练、流畅、错综、韵律"的语言美、"语体、技法、文面"的体式美等的熔铸,它们在具体的文章中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4.
我国的文章作品虽然一直在质朴、藻饰与返朴之争中徘徊,但是讲究语言声韵的美丽,始终是许多文章作者所追求的,同时也是许多文章读者所期望的.人们普遍追求和期望的是一种“出水芙蓉,天然艳丽”的美学效应.“写气图貌”、“属采附声”既是达物的需要,也是达意的需要,更是达情的需要.声韵美是文章作品的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作品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文章作品的和谐的声调、鲜明的节奏、悠扬的旋律等音律美和协调匀称的句式、自然协和的韵脚、参差错落的音节等韵律美以及深长的情韵、无穷的意韵、生动的气韵等神韵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5.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必须着力探求语文教育本质,语文教育本质是语文教育理论中执一驭万的关键和枢纽,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统中始终居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语文教育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语文教育理论界要研究它的本质。只有正确树立语文教育本质观对语文教育的制约处于首位的观念.并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三者的有机结合,且切实处理“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之间的谐和关系,才能真正科学地认识、理解并把握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26.
别林斯基指出:“激情永远是观念在人的心灵中激发出来的一种热情,并且永远向往观念。因此,它是一种纯粹精神的、道德的、极为完美的热情。”(《别林斯基全集》)读鲁迅先生的杂文,总觉得有一种深沉、凝重、忧愤、压抑、悲痛的激情荡漾于字里行间,这种激情洋溢着感情的思想或凝固着的思想感情,它是感情和思想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鲁迅先生的杂文不是客观的说理,而星带着强烈的感情去说理,于晓之以理之中含动之以情的色彩,或情思绰绰,婉曲深藏;或气韵活泼,直扦胸臆,使读者为文中的满含情致所感染。具体的就是: 第一,借有生命的形象勾勒去实现。 鲁迅先生曾自述他的杂文“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华盖集续编  相似文献   
27.
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从审美形态看,鲁迅先生杂文的主要部分属于喜剧美,具体表现为有情的讽刺和健康的幽默两个方面: 第一,有情的讽刺 鲁迅先生的杂文对旧社会的暴露、抨击、鞭挞,是采取喜剧性的讽刺方式,充满着喜剧性的讽刺情感,从而达到否定并撕毁无价值事物的目的。因此,他在杂文中所塑造的“社会相”类型形象也主要是喜剧性的艺术形象。诚如柏格森所说:“高级喜剧的目的在于刻画性格,也就是刻画一般的类型。”(《笑》)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世相大全”和“人像大全”,作者透过这些喜剧性的类型性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的面貌和本质,达到对旧社会丑态的有力批判;并将无价值的东西撕毁开来,使读  相似文献   
28.
语文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共同完成预定目标的统一活动过程,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统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育过程在导入→展开→终结的环节中既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水平,又能使语文教育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语文教育过程,才能更好更快地塑造出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9.
信息论把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心理过程,模拟为从信息输入人脑,到处理这些信息,最后把处理过的信息输出的过程。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一方来说,教材、板书、教具、教师的语言、动作等,都是传送给他们的信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师讲的话进行加工,便是信息的处理;经过处理,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话有了自己的认识,并把这些认识发表出来,则是信息的输出。用这种教学信息论的观点来考察  相似文献   
30.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研究.语文教育主体是指施教者与受教者在语文活动中应建立的复杂的交互关系.它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类,既是一种发展、变化、动态的关系,又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要做课堂学习的对话者、个性发展的激励者、立身行事的引导者;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要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间互为条件、相互变化、相互依存.在语文教育中施教者素质的提高和受教者潜能的开发以及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