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课堂数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主之间的相互建构”——卡尔森 教师可以创造和培育一种让学主讲话的环境。他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尊重和有安全感的地方,在那里连很寂静的声音都能听到。 花点时间去倾听,在学生看来意味着他(她)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2.
中国青少年对自身权利和自由具有明确认识,相信在事关自己生活的重要领域具有自主性和决定权,这与对西方文化中青少年所做的研究结果是近似的。同西方青少年一样,中国青少年也存在类似的发展模式,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主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据此,应超越普遍的文化倾向,更细致地考察不同文化中青少年权利推理所存在的复杂而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43.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弗兰克尔意义分析学说的主要的理论,对其核心概念"精神"在理论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评述,并且对其是否具有宗教性作出了探讨,讨论了弗兰克尔理论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具有的意义,认为其理论对于解决当前人们的心理以及社会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4.
英国的PSHE情感教育模式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韶刚 《教育科学》2002,18(1):56-59
情感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了进一步论证情感教育的价值和可行性,本文探讨了情感教育在英国的成功实践,从情感教育所含含的基本内容入手,阐述了情感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情感教育并不是一种理论的概念,而是和每个学生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及身民发展等都是密切联系的,因而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道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5.
教师在培养学生品格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是可以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但促进品格的发展并不是用严厉的打击来惩罚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和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真正的品格教育就是一个逐渐的灵魂转向过程。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的灵魂——人的理性、精神和欲望——达到理智的和谐。这个灵魂转向的过程可以用6个E来表述,这就是榜样、解释、社会的精神气质或道德环境、经验、规劝和对卓越的期待。  相似文献   
46.
如果说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要“模塑培养出最高的人类德性或最理想的人格”,那么,道德在教育中的首要与核心地位便凸显出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就不应单是落在专职德育教师的肩上。“整个教育都要担负起引导儿童过有意义生活的神圣职责,而德育、德育课堂在其中更肩负有特殊的任务。”  相似文献   
47.
教育全球化表现为全球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体表现在资源、教育方法、内容和文凭等方面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给中国的传统高等教育制度带来了挑战和影响。转变高等教育模式,倡导"新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8.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关系着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落实、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跨文化适应问题,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适应性教育指导及就业渠道不畅通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设置专门的少数民族教育管理部门,分阶段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改善餐饮等生活服务,调整政策倾斜力度,疏通就业渠道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9.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价值澄清学派提倡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价值的道德教育,到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提倡建立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新认识。如何正确处理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人类或社会核心价值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反思西方道德教育的这种转向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0.
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崛起,在西方各国的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重新检讨学校教育,要求改造传统教育模式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教育目标上,它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具有卓越的智力和能力,形成健康的整体人格;在教育方式上,它力主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传统的以学问为中心.强调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来体验,使所学的课程和学习者个人的意义联系起来;在课程设置上,它主张通过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自我,为将来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