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了以新课程为核心的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为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写了内容丰富、体例新颖、可读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华东师大版)的编者,(以下简称教科书)在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继承创新、全面优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2.
教师继续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23.
梁励 《历史教学问题》2006,(1):103-105,6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和灵魂,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教学理念不更新,就好比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改革就可能流于形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广大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在比较、鉴别、批判、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能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的历史教学理念。[1]“理念”一词译自希腊语“idea”,通常是指看法、思想等,与观念相似,但比观念更多一些理想上的和理论上的涵意。教学理念主要是历史教师对教学…  相似文献   
2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烈火燃遍全国,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迅速地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25.
26.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送审稿),编写了《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试用本)第一册(远古——魏晋南北朝)、第二册(隋唐—明末)。并从1990年秋季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定点试教。在试教过程中,新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同时也得到教育界、史学界的肯定与好评。对出现的问题,教科书编者也及时进行修改,使之精益求精。1992年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于199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27.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体验知识、解决问题,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理念和学习方式,还将全方位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认为,作为探究创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的素质:对学生发挥出来的创造力感到由衷的喜悦并…  相似文献   
28.
南唐是在继承杨吴政权基业的基础上,由李昪(徐知诰)通过曲折而复杂的斗争,最终采用“禅让”的形式代吴自立的。为巩固南唐政权,李昪对外实施保境息民、睦邻共处的方略;对内推行以文治国、整顿吏治、强化法制、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的政策。南唐由此政局稳定,社会清明,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相似文献   
29.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以史鉴今” ,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读史使人明智”。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去关注人生 ,去认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提高人文素养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师是人 ,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30.
浅议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 ,每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即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 ,具有相当的身份。而教师在学校教育这个人类亚系统中 ,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教学活动 ,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过程中开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直接关系到教师基本素养的优劣。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 ,原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情节而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 ,如京剧中的生、末、净、旦、丑等戏剧角色 ,后被人们引入社会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