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学旅行是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路径之一。研学旅行课程化是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常态化开设的实然路经。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条件不足,导致研学旅行难以常态化开设,无法实现其应然目标。为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课程政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构课程体系,开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健全研学旅行评价标准等运行机制,以推进其课程化实施,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开设。  相似文献   
82.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世东  张杰 《教育导刊》2006,(11):59-60
农村“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缺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为失范。要弥补家庭教育缺位,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以矫正“留守”学生的失范行为,必须取得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3.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84.
在国内,各个时期对中小学社会实践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和研究,在各个时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从中国期刊网中搜索30年间(1981——2010)发表的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研究滞后、认识偏差、实践残缺等,导致实际行动摇摆不定。为此,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认识、全面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有必要对国内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的研究反思建议,探究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新特征及其对于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提供合理性的辩护和理论上的支撑,从而克服不少人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摇摆性,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5.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及身心各项机能获得全面、充分、协调、自由和自主发展。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它的旨趣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6.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全面开设了社区服务课程。由于认识不到位,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稳定的服务基地和有效的指导教师队伍等,导致出现若干问题,影响正常开设。为此,必须提高认识、构建完整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服务基地和组建有效的指导团队,确保社区服务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相似文献   
87.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教科书理解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学习中,时常出现学生将教科书视为是“即食”的对象,不加思考和判断地“全盘接受”。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或他者的思考,难以达成教科书的设计与使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教科书理解的本质、审视学生教科书理解的现实境遇、探索学生教科书理解的提升路径,引导学生既能走进文本、融入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化成个体智慧与能力,建构自我知识,进而达成教科书应然之功能。  相似文献   
88.
建设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教材,是保证该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好的劳动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课程独特育人功能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达成劳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该课程教材建设必须秉持以劳动资源建构教材内容、以劳动素养建构教材功能和以劳动创造建构教材独特价值的理念,遵循多元性建构、主体交互性设计、劳动型学习创设等原则。在劳动课程教材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劳动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以整合筹划思维设计劳动项目,优化组合与选择劳动任务群,创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共同体,突出劳动课程教材的时代性、跨界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等,从而建设好的劳动课程教材,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达成劳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