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微量元素是动物营养要素之一,对猪生长、发育、健康起重要作用。当其摄入不足会出现微量元素铁乏症,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临床症状。目前,在猪日粮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多为无机微量元素(如Cu-So4等),具易潮解、稳定性差、毒性较大,易受肠内PH值和内容物  相似文献   
52.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验陛和探究性,而许多实验的探究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运用探究陛实验的方法,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3.
毛兴武 《情报探索》2010,(8):109-11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原则,对图书馆藏借阅一体模式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4.
达马斯卡认为,法庭组织结构、审判方式、庭审结构三者与证据制度的关系最为紧密。三者共同决定了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运作状况。虽然达氏轻视了证据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和证据规则的间接作用,但其对证据制度运行环境的分析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环境建设有较大借鉴意义。我国现有的一元化法庭组织结构、片段式审判方式、控辩式庭审结构不利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为此,必须建立非法证据的屏蔽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特殊证人出庭制度并改革审判结构。  相似文献   
55.
在不同的法域中,由于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存在认识差异,导致违法所得没收申请人的模式存有单一式和多元式两种。我国刑诉法将人民检察院确立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申请人,此立法规定在功能和效率上无疑都契合了当下的制度语境。但从长远的观点看,人民检察院担任违法所得没收的申请人存在法理上的悖论。因此,确立资产权属机关为主,检察院为辅的申请人制度应是今后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
鉴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 ,徐州师大体育系自 1 995年开始对新生开设身体素质课。该课为期一年 ,以技术课形式出现 ,要求学生考核全部合格。考核项目包括 1 0 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后抛铅球、三步助跑单脚起跳摸高、单杠引体向上 (男 )、俯卧撑 (女 )、3米快速移动、劈叉和握杆转肩。结果表明 ,通过身体训练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有利于学习掌握技术动作 ,降低不及格率 ,减少了运动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57.
艺海拾贝     
<正>~~  相似文献   
58.
校徽主体图案以孝感高级中学的简称“孝.高”拼音的第一个字母“XG”为设计元素,经过艺术加工后变形为“龙”和“帆”的形状.寓意学校所确立的“兴学立德,培源则栋”的办学理念。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既象征无数学子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又暗含校园蓝瓦白墙的建筑色彩风格。  相似文献   
59.
古老的中华民族,教师一直居于全社会的表率地位。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模范,更是全社会的楷模,教师职业的出现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小学教师是否做到依法执教、厚德爱生、遵守公德、注重礼仪、为人师表,无疑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方水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社区发展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成效日益显著,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日趋深化。在我国,社区的建设问题得到了党的十六大的充分肯定,确定了社区建设在党和国家整体工作…  相似文献   
60.
“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基础”已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命题。今天的课堂里,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将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在新的世纪里,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语文学科,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