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感觉互联网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传播方式的演进对文化的影响。如果以传播方式的变化作为划分的依据,我们会得出与其他划分手段不同的人类的文明史分期,传播学家们曾经这样概括人类在传播方式上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与书写时代;印刷与书籍时代;大众传播(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时代;网络传播时代。每一种传播方式都代表了一个人类文明时期,当然,每种传播方式的变更也都会引发或伴随社会的重要变革,诸如社会的结构、社会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甚至包括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审美趣味。对于互联网对社会的…  相似文献   
22.
生育是人的自然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教育却是人的社会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好的。人要终身学习,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家长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平等相处,在孩子的教育上有限作为。要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相似文献   
23.
我在偶然中读到洛扎诺夫的《自己的角落》,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未能更好地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过去,我们只谈自己的专业,仿佛这才算得上“学术”。洛扎诺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思想家,但他非常忠于自己的教师职守,而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专业”之外对教育存有那么多的精湛思考,即使放在现在或更远的未来也不过时。学校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庭院,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的教师在这里传递着人类文化的血脉。我曾为这个比喻的悲剧意味而感动,但同时又意识到这个比喻表露出一种值得讨论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学校当然应当营造自己的气氛但…  相似文献   
24.
现在的语文生活真是丰富而复杂,承载语言的媒质日趋多样,语言表达的变化也非常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大量泥沙俱下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5.
汪政 《江苏教育》2011,(7):58-60
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它提供一些路径.让老师们通过文字回到了日常生活。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专业细化与分工的明确,这当然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以及行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的片面化。在分工细密的社会.人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为了工具。人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被训练和夸大。  相似文献   
26.
书房的秘密     
我给自己收拾出一个书房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喜欢书,喜欢买书。又是个读书教书的人,没有个书房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现在已不大提自己的书房名了,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因为我常常在文章后写上“某年某月于二人转书屋”。  相似文献   
27.
我近来对文学思考得比较多,可以概括为三个词组,中国经验、人道情怀、精神追问。下面就简要谈谈我在这三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当代社会出现了崇尚青年的现象.在文学领域,青年创作也渐成中心.从上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创作一直是文学的中心话语,而80后现象将此推向了极端.对此,要有科学而实事求是的研究,否则,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来说,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9.
每个国家、民族、地区乃至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大小小的节日。从节日的起源,到如何过节,其文化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它们往往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或行业最具特征的文化性格和心理内涵。它通过仪式将这些性格和心理外在化、程式化,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夸张,使人一眼就能够识别。因此,即使对这些节日主体而言,如何过节也往往成为他们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节日的文化形态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一个变化与守成、创新与继承的辩证统一。相比较而言,节日的文化形式在农业文明时代有着更多的功利与宗教色彩,其形式相对稳…  相似文献   
30.
郭平的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述和小人物群像的刻划,再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普通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们在改变自身生存状态上的努力,对流俗的抵抗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