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王云建 《教育》2006,(3):40-45
2月23日,国家教育督导团首次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一《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我国义务教育正在向均衡发展迈进,但中、西部地区生均拨款水平过低,一些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保运转”问题依然存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基本教学要求…… 对于西部农村来说,教育改革最为迫切,也必定要开创先河。而要改变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现状,首先要解决横亘在农村中小学面前的经费保障问题,即应尽快建立起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此“坎”若能跳过,其他问题便能逐一化解,振兴农村教育也将前景在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至今已有20年。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成效显著。2001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超过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7%,比10年前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比1990年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13.
王云建  张越 《教育》2006,(6):24-27
“择差”学校的出现是合理的吗?或有人会引用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来证明其合理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都是现实的。既然现实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择差”学校。而且不止一所两所,可见其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他们忘记了恩格斯在引用黑格尔这句话时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现实的。”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讨论哲学问题。“择差”教育是现象,也是存在。合理否?这是一个现实的哲学命题。 在庐山择差教育中心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差生”这一叫法就曾受到来自国内的六位教育专家的一致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反教育”的。 自从“择差”一词的出现,人们就提出疑问:何谓差?差之标准?差之界限与界定?差之源?等等。“择差”教育,是合伦理,还是合法理?是合人之常情之理,还是合教育规律之理?再者,“择差”教育之手段与目的之统一何在?——是钱,是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拷问生活,也拷问生活中的人。 带着“拷问”之重负,我们记者造访了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云建 《教育》2006,(7):46-47
“上课铃声响,立即进课堂。双唇紧紧闭,双脚平平放。身体直直坐,眼睛向前望。回答问先站好,声音甜又亮。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却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克服进行教育研究的弱势,利用处于教育实践前沿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云建 《教育》2006,(1):16-2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来务工大潮的涌动,打工人员子弟学校(简称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并在此后不断艰难发展。如今,打工子弟学校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全国到底有多少所这种学校,目前尚未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或报道。进入21世纪,经历了“初创期”的打工子弟学校,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义务教育“打工”十年之久的打工子弟学校,是否有新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借以窥探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的一些社区和学校,活跃着一个个学生志愿者组织,他们用课外时间走进社区,向社会宣传文明礼仪,给社区老人义务传授外语,帮社区改善卫生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筹备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北京市西城区便有着这样一个学生团体——二龙路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三月初,直至中旬似乎仍然没有早春的气息。阳光下,夹杂着扬尘的五级大风,吹乱了女孩们的发丝,吹得孩子们手中的塑料袋“嘭嘭”作响,但记者发现,在场的孩子们兴奋的心情却丝毫未减,阳光下的笑脸花一般绽放。他们都是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使他们激动不已的是来自北京六个单位的  相似文献   
19.
2月23日,国家教育督导团首次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我国义务教育正在向均衡发展迈进,但中、西部地区生均拨款水平过低,一些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保运转”问题依然存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基本教学要求……对于西部农村来说,教育改革最为迫切,也必定要开创先河。而要改变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现状,首先要解决横亘在农村中小学面前的经费保障问题,即应尽快建立起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此“坎”若能跳过,其他问题便能逐一化解,振兴农村教育也将前景在望.  相似文献   
20.
王云建 《教育》2006,(1):28-28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有“教育市长”之称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中国的教育缺资金、缺公平、还缺观念。他尤其强调,当前中国的教育还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特色、缺理想这四个方面。朱永新所说的“四大缺”,也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缺理念。具体来说,就是缺教育服务的理念,缺人文关怀的理念,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