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苏轼遭贬后,为什么不归隐?在贬谪期间又以什么思想战胜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感激皇恩,受唐宋时期"中隐"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是苏轼不归隐的原因.本文还从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出发,具体分析了孔子的"孔颜之乐"、庄子的"游世"思想以及禅宗的"随缘"思想使苏轼超脱了贬寓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痛苦,使其人生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精神的人生审美高度,从而建立起心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2.
我国的文学创作理论渊远流长,远在上古的商周时代至清代,都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论。但,在这众多的理论学说中,我只略谈谈柳宗元的创作理论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柳宗元的创作理论都是散见于他的书信往来和文章的序跋之中,没有专门的论著,有何价值呢?我认为,柳宗元创作理论的价值正好也就表现在这些地方。因为他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在他写作实践中,并用以指导向他求学的文学青年中才总结出来的,是“有为而作”。况且,古人非常注重“文德”,而柳宗元早年就积极投身于“永贞革新”运动,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好些主张。这  相似文献   
33.
本文针对不少人认为苏东坡贬寓惠州时,过著称心惬意的生活的错误看法,以大量的事实说明,苏东坡寓惠时的生活是困顿的、行动是没有自由的,幸得表兄程正辅的关照,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4.
本文具体分析了苏洵《仲兄字文甫说》中提出的“风水相遭”说及其对苏轼的影响, 指出苏东坡是在创作目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苏洵的文学创作思想的。  相似文献   
35.
苏东坡在惠州的三重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鹏 《惠州学院学报》2010,30(1):27-30,75
苏东坡贬寓惠州后,处境十分困难,深受生活贫困、失去亲人和提防政敌攻击的三重重压。性情旷达的苏东坡善于从儒、道、释三家思想汲取营养,以“超然物外”的思想为武器,亲自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与惠州人民打成一片,创造了一种“和陶诗”新诗体来进行创作,从而克服了三重困难。  相似文献   
36.
"野性"这一概念是苏轼本人概括出来的自我性格特征,是其"满肚子不含时宜"的外在表现.其表现特征就是不慎言语,任真而动的"疏狂".由于苏轼疏狂的野性,便塑造了他那脱俗的高尚人格,为东方朔的"朝隐"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其在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37.
开辟苏东坡饮食养生旅游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苏东坡的诗文为依据,对苏东坡的饮食养生思想和饮食养生食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饮食养生食品的开发及饮食养生旅游文化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38.
苏东坡是我国的文艺全才。他早年就熔铸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超然于物外”的思想。贬谪惠州后,虽然受经济、个人情感和政敌攻击的三重重压,但他创造性地运用佛家思想,提出“无思”“无待”的思想,用于战胜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并为惠州百姓做了好些好事,使他晚年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从而达到了“自觉白度”和“觉他度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39.
以情动人     
新闻写得动人,在情字上下功夫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个“情”既是作者流露的感情,也是新闻事件本身感人之情。让我们来看看实例吧。去年2月12日,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杂文作家赵超构逝世后,《羊城晚报》连续发表了消息、通讯和悼念文章,请看:消息《赵超构逝世》的导语:“上海的一些街头报亭昨天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捧读刚到的晚报,人们面对的是著名新闻工作者赵超构同志的遗像。他长辞于12日晚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文艺心理学、美学、写作学等角度研究了中国民族文化在集权制、儒家思想、中庸思想等六个方面对写作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要在弘扬民族正气,进一步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提高艺术水准等问题上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人民大众写出更多更好更受欢迎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