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32.
麦秸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夏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试验,对目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麦秸还田与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各处理麦收后的肥力基础相同.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各期各处理平均值表明:麦秸不还田+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绝对值降低了1.24~2.11 g/kg,相对值降低了90.073‰~153.270‰.为了作物高产,不断培肥地力,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秸秆还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3.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和毕业后跨学科就业现象比较普遍的状况,在借鉴国内外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院办学定位与特色以及农学专业生源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校生公共选修课开设形式,研究探讨如何在兼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方面的有效和完美嵌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重点对农学专业跨学科(管理类)课程开设、课程教学和考核考试等内容进行再探讨,以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和扩大就业能力以及就业后的发展潜力,发挥和实现传统专业的办学优势,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处于平衡的杠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平衡是否被破坏?如果列方程(组)判断,繁难易错,可用极端假设法,省去中间环节,简便快捷. 1.两物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例1 如图1,杠杆上分别放有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  相似文献   
35.
36.
在大田条件下,以夏玉米BN 183为材料,采用玉米花粉离体高温处理的方法,于散粉前将雌穗套袋,散粉期采集玉米花粉并对其进行高温处理,模拟自然条件下花期高温,研究其对夏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温度处理(32℃、35℃)和4个时间处理(10、30、60、90 min),测定了秃尖、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穗部性状.结果表明:温度、处理时间及互作对夏玉米穗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2℃和35℃下随着花粉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穗部性状受到的影响增大,表现为秃尖增长,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下降.在同一处理时间下,35℃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较32℃处理大.  相似文献   
37.
由于传统法学理论忽视奖励对社会的调整作用、立法机关对奖励机制存在偏见等原因,我国立法对行政奖励的规制很不完善,有必要对行政奖励进行规制以制约行政主体滥用权力,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和自由裁量权实施某些行政奖励。行政奖励客体应当包括政府认可的非义务行为、仅通过强制手段无法实现行政目标的义务性行为和对行为结果无法控制的义务性行为。在行政奖励立法时应当充分考虑行政奖励的功能,分析影响行政奖励方式的因素,如受激励群体的偏好,成本与效益的分析,是否违反法律、社会公德和其他更重要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38.
作物栽培学上在作物类型与分类方面多习惯划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四大类型或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本文从作物分类的概念、基本要素、分类的依据等方面对能源作物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作物栽培中,作物类型和作物分类方面应增加能源作物,以引起人们对能源作物的了解和重视,加速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9.
陈峰  陈士林  贺秀霞  宋洁 《科研管理》2004,25(Z1):166-168
本文从科研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八个方面以及如何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以供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40.
论述了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在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和分析系统,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