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学制课程研究号》是《教育杂志》的第十四卷的号外,是针对1922年学制课程改革而特别出版的专号,其中对中学课程标准的研究是非常科学和有意义的。本文对《学制课程研究号》中有关中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出有关当时课程标准的一些特点,希望能够对当今的课程改革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2.
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笔者在回顾、梳理各个历史时期传统启蒙教育发展的情形后 ,认为这种深深打上儒学烙印的启蒙教育有着不容抹煞的成功性 :第一 ,它以识字教育为先导 ,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第二 ,它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开阔了儿童智力发展的视野 ;第三 ,它注重诗教与形象化教育 ,培养了儿童以文学美为主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此同时 ,传统启蒙教育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病 ,即蒙学读物中充斥了大量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说教 ,不利于儿童正常人格的发展 ;其次是它只重视经学 ,轻视经世济用之学 ;只重视写文章 ,忽视科技教育 ,成为旧中国国力衰弱和人才创造力萎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清代,归化城和绥远城共建有三所书院。即启秀书院(长白书院)、古丰书院、启运书院。形成了满、汉、蒙三学并立、分庭课徒的格局。三书院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内地书院的诸多特点。这些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繁荣当地的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书院史上也应有其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